咸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12月10日 (三) 16:01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陕西咸阳市:淳化仲山生态森林公园
陕西咸阳市:彬县侍郎湖
陕西咸阳市:淳化仲山生态森林公园
陕西咸阳市:淳化仲山生态森林公园

  咸阳(Xianyang),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 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咸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时,周人曾在咸阳一带长期活动,修筑城邑,发展经济,留下了许多遗迹。公元前250年秦孝公将国都迁到咸阳,秦王嬴政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政权—封建帝国秦王朝。周、汉、唐等十一个朝代也都曾把咸阳作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为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阳闪烁过灿烂的光辉。

  周秦汉唐时期许多帝王建造的陵寝和陪葬墓,绵延百里,形成了“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的壮观景象。乾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墓,墓内陪葬品保存完好,堪称举世无双;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世界上陵园面积宏大、陪葬墓颇多的帝王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也是汉陵中最雄伟的陵园,有霍去病筹著名的陪葬墓,此外,周陵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墓、杨贵妃墓、苏武墓、周公墓、姜大公墓、徐懋功墓、唐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以及著名水利专家李仪址陵园都已对外开放,远近闻名。

  咸阳的古塔、古建比比皆是。古塔有唐代的兴平北塔、永寿永平塔、礼泉薄太后塔、武功报本寺塔、宋代的彬县塔、旬邑泰塔,明代的北杜铁塔,泾阳崇文塔、三原中王堡木塔,清代的礼泉金龟寺塔等。其中泾阳崇文塔保存完好,是全国至高的砖塔;北杜铁塔是全国至高铁塔,三原木塔为全国至高木塔。寺庙古建有秦汉时期的秦宫殿遗址、唐代的彬县大佛寺、长武昭仁寺;明代的三原城隍庙,兴平文庙,泾阳太壶寺、吴氏庄园、文庙、咸阳文庙、凤凰台、三原龙桥、武功城隍庙;清代的礼泉金龟寺、三原靖国公园、周家大房、旬邑唐家庄园。其中彬县大佛寺、长武昭仁寺是国家级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是全省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此外,泾阳县张家山的秦郑国渠首遗址及众多古迹,可称为“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武功的后稷教稼台被誉为“中华农业发源地”。

  馆藏文物举世罕见。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是中国出土时代较早的壁画;唐昭陵、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壁画可谓壁画中的珍品;彬县五代冯晕墓出土的砖雕举世罕见;咸阳博物馆收藏的马蹄金,陈爱金币、汉代玉马、玉熊、安邑下官钟、秦昭版、龙须空心砖、唐代金壶等皆为文物珍品;杨家湾汉墓出土的西汉三千兵马俑气势磅簿;茂陵出土的百余鎏金马、竹节熏炉、铜犀牛、玉铺首等都是稀世珍宝。

  革命文物俯拾皆是。三原县有辛亥革命时的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旧址、大革命时期的渭北农民协会旧址、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办事处等;泾阳县有云阳农民协会旧址、抗战时期的安吴青训班旧址、“西北游击队”旧址、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旧址、红军改编旧址、八路军总政治部旧址等;旬邑县有“二·八”暴动纪念馆,马栏关中分区机关旧址等。此外,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扶眉战役、爷台山战役、毕原血战旧址等都给咸阳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全市辖2区1市10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492.86万。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华养生文化名城及国家园林城市。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国家立体交通的新枢纽。咸阳位于祖国版图的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今天的咸阳,称得上西北连接世界最便捷的城市。拥有国内六大航空港之一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及出口产品内陆港,从这里坐飞机出发,一小时之内可达全国40多个重要城市。毗邻亚洲在建最大的火车站,全国9条铁路、6条高速路在此纵横贯穿,正在规划建设的北京至昆明、乌鲁木齐至上海两条高速铁路唯一的交汇处也在这里,咸阳将形成到其他重要城市的陆路"一日交通圈"。届时从咸阳坐火车到北京4个小时,上海5个小时,必将为咸阳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历史人文深远宏阔,是中华文明天然的博物馆。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也让咸阳成为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地方。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不来陕西领略不了中国历史,不到咸阳就体验不到秦汉雄风和中华原生态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始于咸阳,秦创设的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以及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秦开创蕴含的革新开放、创新进取、诚信有为的文化元素,是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1994年国务院公布咸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

  截止2011年初,咸阳市下辖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共2区1市10县,135个镇、16个街道办事处,汉、回、蒙、藏等41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99.8%,全市非农业人口96万人。



地理

地形地貌

  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东北部的旬邑县石门山峰海拔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东南部的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为全市最低处。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的南缘,海拔1000米至1800米,面积6374.2平方公里。南部为渭河盆地,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面积2684.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农垦历史悠久,南部平原除栽培树种外,自然植被分布较少;渭北黄土高原上仅在旬邑县的马栏、石门山区保留一定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在淳化县北部的黄花山,泾阳县北部的嵯峨山、北仲山以及永寿县的槐平山残存极少量的天然次生林,绝大部分地方天然植被已被人工植树所代替,森林覆盖率为17.5%。

山川河流

  境内山系山脉主要为土石山岭,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北仲山、九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清峪河、三水河、黑河、泔河、冶峪河。其中渭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91.5公里,流域面积3612.5平方公里;泾河为渭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262.3公里,流域面积6705.4平方公里。

气候

  咸阳四季分明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37毫米~650毫米,平均温度9.0℃~13.2℃。热量条件南北差异明显,年均气温南部一般比北部高4.2℃。累计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小时~2346.9小时,6月、7月、8月3个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的32%左右,对夏收作物的成熟和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北部无霜期为172天~205天;南部无霜期为212天~223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土石山地、丘陵地、原地和川道地四大类。北山以北属黑垆土带,北山以南属褐土带。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各县市区。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垦殖指数高。北部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为主,垦殖指数低,林牧用地比重较大。

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所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大气降水量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势。地下水资源南富北贫,南部潜水是地下水的主要部分,潜水埋藏浅,循环交替快,易于调蓄。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区。其中经济价值最大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探明储量为110亿吨左右,为陕西省第二大煤田,是国家确定的大型煤炭开发基地、陕西关中能源接续地。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主要矿产,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公里,储量约有3000亿立方米。矿石的碳酸钙含量97%以上,氧化钙含量55%以上,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和烧制石灰的优级矿石。

地热资源

  地下热水储量达2500亿立方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规划区177平方公里内储量为373亿立方米,可折合标煤7.2亿吨。地热水富含氡、硫、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温度高、压力高、水量高、效益高等特点,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的标准,在西部乃至全国少有。2006年,咸阳被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地热城”。

动植物资源

  物资源丰富,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中草药资源已发现品种多达626种,分布遍及全市。野生果类植物、野生油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和化工原料植物等蕴藏量丰富。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兽类6目14科约40种,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有狸、獾、鼬及鸣禽等。



文化

文化遗产

  咸阳地处关中腹地,北依九嵕,南望秦岭,东接西安,西连宝鸡。总面积10196平方千米。咸阳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是秦王朝的首都和西周、西汉、隋、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

  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滔滔的泾河渭水是他们天然的渔场,河流两岸及渭北台塬茂密的森林与草场,是他们采集和狩猎的地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武功是我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他曾带领先民在此“相地之宜”、“树艺五谷”。殷商时期,咸阳成为周王季(周文王之父季历)的封地。西周定都丰京之后,咸阳又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封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避犬戎东迁洛邑时,秦襄公护送有功,故受赐岐丰之地。春秋之时,这里名为渭阳,秦康公送别其舅父晋文公重耳回国,从雍(凤翔)就远送到此,《诗》云:“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孝公自栎阳迁都咸阳,经历代苦心经营,至嬴政时,“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据史载,“秦每破诸侯,写倣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当年的咸阳大地,驰道纵横,宫苑林立,高殿低宇,比比皆是。《三辅黄图》云:“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长杨、五柞,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仅咸阳周围就达270多所。其中有风景优雅的兰池宫,庄严肃穆的信宫,高大雄伟的望夷宫,富丽堂皇的咸阳宫,景象蔚为壮观。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言:“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秦国和秦王朝长达144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曾在这里发生:商鞅在这里变法图强,惨遭车裂,但秦法未改,使秦国“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史记•李斯列传》)。《战国策》中多处记载秦粮食“积粟如丘山”。《史记•秦本纪》称:“秦富天下十倍”。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韩施疲秦计,秦修郑国渠,反倒使秦国沃野千里,富甲天下;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留给后人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和无奈;六王毕,秦皇立。“废分封,立郡县”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创举,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文化交流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秦人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和积极向上的开拓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继续发扬。秦是短命的,秦始皇的暴政和秦二世的荒淫无道终使秦像太空中的一颗流星,瞬间即逝。秦人的历史成败,给古今中外的政治家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汉兴,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改咸阳为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又改咸阳为渭城。西汉时的咸阳是拱卫京师长安的京畿要地和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站。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咸阳又是西汉皇家重要的陵园区。西汉十一位皇帝中的九位就长眠于咸阳北原。因在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设置了五座供奉陵园的陵邑,俗称五陵原。

  唐时,咸阳是京城长安的近畿之地和重要门户,又是西出阳关,南下巴蜀的必经之地和驿站。人们常在这里设宴送亲人,洒泪别故旧。唐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正是这种送别情怀的描绘。咸阳还是唐王朝重要的陵园区。唐代21位皇帝中的10位分别葬于咸阳北部的山区和原上,加之众多的嫔妃、公主、王公大臣陪葬于此,星罗棋布,蔚然壮观。

  近现代以来,咸阳曾是陕西境内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也是辛亥革命的主战场之一。护法运动中,由于右任先生任总司令的陕西“靖国军”在这里诞生。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泾阳县云阳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中国战时青年训练班”(即安吴青训班)在这里成立,为抗日前线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界优秀青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咸阳北部山区的旬邑县马栏乡还曾作为中共关中地委和陕西省委驻地,犹如一把锐利的尖刀,刺向近在西安的国民党地方政权。

  据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文物5313处,其中古遗址1037处、古墓葬1135处、古建筑247处、石窟寺21处、石刻2415处(通)、近现代史迹及其他文物458处。全市各级文博事业单位收藏文物藏品6万件。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32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处。

国家重点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7月,市政府公布了咸阳市第一批3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3月,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揭晓,27个潜藏在民间的项目将得到重点保护和传承。目前,咸阳市申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15项,民间舞蹈类有“东寨十八罗汉”、“泾河竹马” 、“西关老龙”、“蛟龙转鼓”、“牛拉鼓”等;民间音乐类有“旬邑唢呐”、“监军战鼓”、“秦汉战鼓”、“泾河号子”等;民间文学类有“秦琼敬德门神传说”、“柳毅传书”、“农业始祖后稷传说”等;民俗类有“长武道场”;传统戏曲类有“弦板腔”和“皮影戏”等。其中“皮影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余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进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弦板腔(乾县,国家级);
  2. 蛟龙转鼓(乾县,省级);
  3. 牛拉鼓(渭城,省级);
  4. 长武道场(长武,省级);
  5. 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作技艺(省级)(个人)。

第二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柳毅传书(长武县);
  2. 三原老龙(三原县);
  3. 泾河竹马(泾阳县);
  4. 东寨十八罗汉(三原县);
  5. 乾州布玩具(乾县);
  6. 礼泉皮影(礼泉);
  7. 秦汉战鼓(个人);
  8. 监军战鼓(永寿);
  9. 旬邑唢呐(旬邑);
  10. 旬邑彩贴剪纸(旬邑——国家级);
  11. 永寿民间剪纸(永寿);
  12. 三原金线油塔制作工艺(三原县);
  13. 长武庙宇泥塑礼仪(长武县);
  14. 武功土织布技艺(武功县);
  15. 秦琼敬德门神传说(礼泉县);
  16.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武功县);
  17. 泾河号子(泾阳县);
  18.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乾县);
  19. 普集烧鸡制作技艺(武功县);
  20. 渭河南忙罢古会(秦都区);
  21. 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秦都区)。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