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城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正阳乡一带,南临渭水,北距台塬,现存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咸阳是战国晚期秦国和秦代的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到咸阳,这里成为当时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1988年,秦咸阳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是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以及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咸阳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遗址占地总面积约72平方公里,有20多处宫城遗址、20多处宫殿基址、六国宫殿遗址、墓葬区和陶窑区以及制砖瓦、制铜、铸铁作坊及窖藏等。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发掘的宫殿基址有三处,分别编号为咸阳宫1、2、3号。咸阳宫1号建筑遗址,东西长177米,南北宽45米,台基高出地面6米。分上下两层建筑,上层正中为主体殿堂,面积约160.8平方米。下层有殿堂、卧室、浴室。壁面和地面装饰考究,壁面有壁画,内容有人物、马车、建筑等。台基为夯筑,上下均有排水设施,台基四周有回廊。

  咸阳宫2号建筑遗址,东西长127米、南北宽32.8-45.5米。主体殿堂平面呈方形。台基四周有回廊和排水设施。

  咸阳宫3号建筑遗址,东西长123米、南北宽30米,台基残高1.5米。发掘时清理出过廊、回廊二道,11间屋宇。过廊东西两壁绘有壁画,长32.4米,内容有车马出行、仪仗、建筑等。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从50年代一直进行至今,随着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文物考古新发现展现在人们面前。

  遗址中部偏北的“北坂”一带,发现了周长2747的宫城墙基。宫城内外,已探明建筑基址20余处,发掘了属高台建筑的一、二、三号宫殿遗址。一号宫殿基址平面呈"凹"字形,长177米,宽45米;夯土台基高出地面6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正中为主体宫殿,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盥洗室,沐浴室,室内墙上绘制壁画。宫城以外,还有著名的阿房宫,兰池宫,望夷宫等遗址。遗址内,还发现了长近千米的宽阔道路,以及冶铸,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发掘灰坑100多处,水井70余口。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材料为主,还有铁器,铜器,兵器,货币和陶器等,其中不少砖瓦和陶器上戳印有篆、隶体陶文,是研究秦都咸阳的珍贵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