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多指两个邻国)十分密切。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解释〕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曾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之不听,致使虢失下阳之地。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伐虢。宫之奇知道后,又向虞君进谏。他说,虢国是我国的领邦和屏障,虢如被灭,虞国也要跟着灭亡。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指的我国和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虞君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当年冬,晋国在灭虢之后的还师途中,又顺便灭掉了虞国,应验了宫之奇的预言。 【引例】 ①《战国策·韩二》:唇揭者其齿寒。 ②唐·卢照邻《五悲·悲穷通》: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 ③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