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收缩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球收缩说汉语拼音:Diqiu Shousuoshuo;英语:contraction hypothesis),认为地球由于不断变冷而收缩的大地构造假说。它认为,地球由于放热变冷而导致不断收缩。

  在这个模式中,几百千米以下的地球内部仍然接近于初始的温度,而最外部的圈层则已经变得相对较冷。这样,在最外部圈层之下的部分由于继续散热变冷,而向地球内部收缩,从而使这一后收缩的部分和早先冷凝的地球外层之间留下了一圈空间,这部分空间由最外部圈层在重力作用下向内收缩来充填,使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处在一种横向挤压的状态中,并导致岩层褶皱形成山脉。E.de博蒙于 1829年提出了地球收缩的假说 。随后 ,L.开尔文提出了地球冷凝的物理模式。19世纪下半叶,J.D.丹纳认为地槽是在地球收缩而形成的坳陷基础上演化的。E.修斯对全球刚性地块和柔性地带构造变动的解释的成功,尤其是欧美各地推覆构造的发现,使收缩说思潮大为高涨,与地槽地台学说一并成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主要大地构造学说。

  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地球膨胀说,尤其是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和证实,收缩说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