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jūn shū),中国西汉的一项财政措施。由桑弘羊制定。原意为“齐劳逸而便贡输”。西汉时,各郡国例应以本地土特产品作为贡品输送京师,行之过久产生以下弊病:一是长途运输常使贡品变质;二是各郡国土特产运抵京师,和其他地区同一产品相比较时可能成为次品,其市场价格常不足以偿其运送费用。针对这些弊病,桑弘羊采取了均输措施:各郡国的贡品,除质量特别优者仍应直接运送外,一般贡品不必再送京师,而由当地办理均输官吏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出售;或将贡品折收现金,另购当地丰产又价廉的商品运向高价地区出售。均输措施使得贡物商品化,减少了以往贡品输送中所产生的损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是汉初商品经济在封建体系中得到发展的结果,也是对部分封建徭役的否定。均输自桑弘羊创行后,唐代刘晏虽未用均输之名,但曾将其基本精神运用到粮食转运和平常业务方面,财政上亦见成效。北宋王安石在经济改革中直接继承了桑弘羊的均输思想。南宋以后,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货币关系得到更大发展,封建徭役日益退居不重要的地位,而实物贡赋形态也只主要表现在漕粮运输方面,因此,均输思想也日渐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