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国璋

  夏国璋(1896~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西容县人。早年考入湖北法政大学,毕业后,考入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继而升入保定军官学校。1923年毕业后,投身桂军黄绍闳部,任工兵营第三连连长。1926年夏,广西军队参加北伐,随部先后转战湖南、湖北、江西,在作战中初显军事才能,被调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中校参谋。1926年6月,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路总指挥部上校参谋。旋调任第十七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1931年6月,出任南宁军官学校上校队长,负责组训学生军官。1937年,调升第十五军(即后来的四十八军)一七四师五二二旅少将旅长。不久,升任该师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开赴淞沪战场。10月,率部进入桃园滨西面至谈家头之线,与敌展开鏖战,歼敌很多,自己也伤亡很大。不久移防苏州河畔江桥镇、双庙一带休整。11月,调任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奉命率部速赴吴兴(今湖州市)、长兴一带占领阵地,阻敌西犯,掩护上海撤离部队侧背。接到任务后,率一个旅驰奔吴兴,在城郊八里店桥至升山一带阻击敌人。战斗打响后,身先士卒,深入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率一旅之众同优势之敌浴血奋战数昼夜。21日,正在阵地上观察敌情,被空袭的敌机命中,不幸牺牲。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生平简介

  夏国璋,字超然,一八九六年生于广西容县沙田村,父亲夏继庚,是清末秀才。母亲李氏,兄弟三人,长兄夏理孚,次兄夏威,上将军官。夏国璋五岁开始入小学,天资很好,有神童美称。小学毕业考入四年制的容县中学,刚读两年,就考上湖北法政大学。法大出来,一九二二年到了上海,与广东谢英伯组织英文传习所,攻读英语,准备到欧美去留学,寻找救国真理。但不久,北方奉系军阀直系军阀混战,南方粤桂之争不休,国无宁日。此时,正值军校招生,从小就有忧国忧民思想的夏国璋,决心弃文就武,投身军旅,于是改变出国主意,报考军校。中榜后,即入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继而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军事。一九二三年,军校毕业,夏国璋被分发回广西,这时,黄绍告正在梧州成立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大量招揽军校出身的学生军官。他的兄长夏威也正在讨贼军任职,于是夏国璋便到该总指挥部任上尉参谋。不久,又任该部工兵营第三连连长,带领部队搭桥铺路,修筑工事,为李宗仁、黄绍告讨伐沈鸿英部,统一广西贡献了力量。

  一九二六年夏,承总理遗志,保障民族利益,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夏国璋升任第七军第一路指挥部(指挥官夏威)参谋。军至湖北,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役,接着又参加了江西箬溪战役和德安战役,打败了军阀孙传芳,为北伐胜利奠定了基础。夏国璋由于在这些战役中显露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又被调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中校参谋。一九二八年六月,夏国璋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一九二八年九月,调任十七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不久,又调任第九师第六团团长。一九二九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后,夏国璋离队闲居。一九三0年春,夏国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协助冯玉祥、阎锡山讨伐蒋介石的中原会战。同年冬,又辞职返广西赋闲。一九三一年夏,粤桂释嫌修好,军事平息,夏国璋出任南宁军校军官队上校队长,负责组训学生军官。一九三二年春,陆军大学由北京迁南京,夏国璋考取该校第十期(迁南京后的第一期)深造。一九三五年春毕业回桂,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上校科长,他工作细致,大小无遗,深得上下左右的称颂,一九三六年两广“六一”运动后,广西军编为第五路军,夏国璋任陆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团长,不久,又调任一三四团团长。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我东北数省,气焰器张,大有扩大侵略中国的趋势。饱读兵书的夏国璋,预料到中日战争的不可避免,于是,他积极整训军队,充分做好参战准备。一九三七年五月,夏国璋升为陆军少将,调任第十五军(即后来的四十八军)一七四师五二二旅旅长,兼一0四三团团长。七月,升任第五路军一七五师副师长,八月又回任一七四师副师长兼五二二旅旅长。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芦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宣言。指出对日寇的侵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军民团结动员起来,并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国共合作,立即发动全国抗战。这个宣言,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全民族的正义感,得到各阶层的热烈响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国抗日爱国运动高潮。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日寇大举进攻咄咄迫人的形势以及全国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要求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表示决心抗日。芦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广西,全省人民群情激愤,集会游行,抗日呼声遍及城乡,而且越来越高。这时的广西当局(桂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对抗战也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芦沟桥事变发生不久,广西当局通电全国,表示愿意出兵抗日,共赴国难,八月四日,白崇禧由桂林飞赴南京,与当局商讨广西出兵抗日事宜,不久,白崇禧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白接受任命后,即在广西进行全省动员。征集壮丁入伍,扩充军队,开赴前线抗日,广西军队组编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容县人),下辖第七军、四十八军和三十一军。此时身为四十八军一七四师副师长兼任五二二旅旅长的爱国将领夏国璋,已早作准备,枕戈待旦,沙场杀敌,报效祖国,芦沟桥事变后,他更是义愤填膺,磨拳擦掌。适四十八军被指定为广西军出发抗日前线的首批军队,开赴徐州待命。四十八军辖一七三,一七四,一七六三个师(一七五师留广西),每师两个旅,夏国璋所属的一七四师和其他两个师,在军长韦云淞的统率下,于九月中旬从桂林入湘北上。

  这个时候,上海吴淞一带敌我两方已在激战,战线逐渐扩大,需要大量增兵,因此,桂军先遣的四十八军开抵武昌后,复接最高统帅部命令,改由武昌乘船向上海方面输送,参加淞沪会战。军至浏河附近,奉命登岸向浏河,蕴藻浜间推进为总预备队,归陈诚指挥,准备向先前从罗泾登岸的日军进行追击。十月七日起,夏国璋所在的第四十八军为第一路,由黄港北,侯宅,淡家头附近,攻击蕴藻浜南岸的敌人,这是广西部队北上以来,首次参加沪战,适敌人向我方袭来,即进行了激烈的遭遇战,双方伤亡不少。

  十月中旬初,四十八军所属的三个师,奉命转入上海北郊大场阵地,从马桥、季项宅、排楼,张家桥(今属大场乡联东村)一带五华里左右的地带布防,准备迎接大规模战斗,正面迎击敌军,十五日,夏国璋的一七四师接受战斗任务,至十八日的几天里,是小规模的战斗,协助兄弟部队推进,从十九日起,大规模的攻击战即开始了,适敌人主力地向我方阵地猛烈进攻,遂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阵地战。大场附近地势平坦开阔,棉花地、茅屋、单株树木相同,沟渠纵横交错,构筑工事也只能是些临时性的土质小壕。阵地左翼限于长江,右翼限于黄浦江和东海,兵力无法展开。地形不利防守,也不利进攻。反之,日敌军事训练有素,加上有武士道精神,敌人优势的飞机、大炮、坦克威力,却能充分发挥。面对这样的情况,夏国璋对官兵充分进行政治动员,慷慨激昂地说:保卫祖国,是军人的天职,中国土地,岂容日寇侵占!广西军人勇敢,北伐中被称为钢军,早已闻名于世,现在打日本,难道还不怕死吗?人在阵地在!于是将士们发扬高度的爱国精神,怀着对日寇的无比仇恨,顽强地投入战斗。战斗打响,敌机先是成群猛烈轮番向我阵地轰炸、扫射,接着是炮击、坦克开路,步兵跟着猛扑,炸弹声、枪炮声、喊声震天响,战场顿时变成火海,烟雾满天,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然而我军将士无所畏惧,有时短兵相接,互拼刺刀,决不退让,曾数次互相包围,阵地常常几失几得,我军能在地形不利,装备低劣的情况下取胜,全仗夏国璋等指挥员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使战士们的勇敢精神筑成血肉长城,浴血苦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坚强战斗的结果。地形对白天战斗不利,不少战斗单位,组成突击队,晚上摸进敌营,惨烈拼搏,双方伤亡都很大,特别是我军装备悬殊,伤亡更大,真是尸横遍野,无地下足,战争极度残酷。

  至二十三日,我军奉命开始撤退,二十六日大场为敌人所陷,此次战役中,桂军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所辖的上海参战部队兵员损失过半,原有参战旅长六人,三死两伤。淞沪中日军队还在胶着的时候,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认为泸战旷日持久。取胜不易,遂于十一月五日,命柳川平助中将率第六及第八两师团,乘虚从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公亭登陆,九日攻陷松江。这批登陆敌军,一方面严重威胁我上海阵地侧背,一方面企图沿太湖西岸直闯南京。面对此情况,最高统帅部下令全面撤退上海守军,沿苏沪、太常两公路往南京方面撤军。原驻防海洲的第七军一七0师和一七二师,奉命接受新战斗任务,开赴太湖西岸的吴兴、长兴一带占领阵地,堵击从杭州湾北岸登陆的敌人,以掩护上海撤军的侧背面和保卫南京。此次桂军沪战,各师团损失不一,为了迎接新的战斗任务,十一月初部队撤至嘉定,立即进行整编。原四十八军一七四师的夏国璋调任第七军一七0师副师长。

  夏国璋就任新职后,行至无锡,即加入从海州调防过来的第七军一七0师和一七二师,然后分批乘汽车(每批运送一个团)赶赴吴兴、长兴。夏国璋是第一批到吴兴的,师部设于吴兴城(今湖州市),他指挥一个旅在吴兴东郊的八里店桥至升山一带(距吴兴5―11公里,今属升山乡)地段设防堵击敌人。此时,从杭州湾北岸登陆的日军荻洲师团来势凶凶。空中每次数十架飞机,地上每批数十辆坦克和一队队骑兵,沿太湖西南岸浩浩荡荡扑过来。向南京方面进迫,声势甚锐。八里店地形,是平原边上的丘陵地,有几座矮山头,有利防守,因而八里店桥阵地,是我军阻击敌人的最前哨,夏国璋预料到这次战斗的残酷,在敌军压境前,对将士做了充分动员,反复说明此次战斗的重要,要大家发扬广西军队在上海作战的勇敢精神,人在阵地在,号召将士杀敌立功。强敌压境,夏副师长立足于前沿阵地八里店桥指挥点,直接指挥战斗,不时用望远镜观察敌情,随时调整部署,击杀敌人,我军在夏副师长身先士卒的影响下,与强敌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战斗,将士们视死如归,毫不动摇,浴血奋战了几天几夜,至十一月二十一日,夏副师长正在阵地上观察敌情,一群敌机飞来空袭,夏副师长不幸被敌机扫射中弹,受重伤后身亡,时年四十一岁。夏副师长牺牲后,队伍虽失去了指挥,仍能坚持战斗,但由于敌人越来越多,众寡悬殊,阵地被包围,最后弹尽援绝,阵地终被敌人攻陷,全旅官兵,无一人降敌,全部壮烈捐躯,光荣殉职,十一月二十四日,吴兴(今湖州市)遂陷落。

  容县政府与乡人,于容县县城北面的覆船岭上,营造了一座衣冠墓,举行追悼,树碑纪迹(衣冠墓及石碑“文革”间已毁)。国民政府还为他制作了一块烧瓷墨彩的《故陆军中将夏副师长墓志铭》(高38.5公分,宽25公分,现保存于容县文物管理所),把其生平事迹铭记在上面,供后人瞻仰称颂纪念。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