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班会,也叫鬼会,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类似折子戏,说它像舞剧也无不妥。每逢正月十五大班会演出,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闹闹攘攘。

  乾隆年间,亳州有位知州,名叫余汉,他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特别崇敬岳飞,痛恨秦桧,爱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杀岳飞时,便怒发冲冠,令衙役捉拿秦桧,这可把班房里的老班头难坏了,如此三番,折磨得老班头无计可施。老班头最终想出一计,叫众衙役扮演群鬼,秦桧由囚犯扮演,以此来治知州大老爷的魔病。一天晚上,知州又发病了,大叫捉拿秦桧。老班头叫众衙役立即扮成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边跳边舞,用链子锁住了“秦桧”,知州见捉到秦桧,便令拉出斩首。老班头慌忙解释,这是在“过阴”,我等是地狱阴差,捉拿到的是秦桧鬼魂,应由阴官判罪,要送城隍庙交城隍爷,这才骗过知州,于是大堂上铁索哗哗作响,众“鬼”各张架式,拉走“秦桧”。一路上扮鬼的众衙役很开心,学着鬼模鬼样,拉着“秦桧”欢蹦乱跳,折腾一夜。事后他们觉得这场游戏挺有趣,便不断完善,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形成了一种戏。后来民间也争相习演,竟一直延续至今。原名为“鬼会”,又称“拉秦桧”。后因忌讳“鬼”字,又因是由班房传出的,且有众多演员表演,便易名为“大班会”。演变而来的大班会已形成固定的程序,共五场。第一场为“大登”,判官坐堂,发拘票给阴差二百钱,命捉拿秦桧生魂。第二场为“阴差搬兵”,阴差二百钱邀“琉璃鬼”、“黑白无常”、“花鬼”(风流鬼)、土地、众阴兵、“大妈妈”(摇婆)等齐奔秦相府。第三场拉秦桧。众阴差闯入相府捉拿秦桧生魂,秦桧百般逃脱,不愿受审。第四场为“二登殿”,众鬼把秦桧拉上公堂受审,披枷带锁,判为有罪,押往地府。第五场为过奈何桥。

  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