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南大理: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也叫大理三月会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时间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记述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大理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传统的庙会演变而成。据白族佛教故事集《白国因由》记述:隋末唐初,恶魔罗杀久据大理,人民深受其害。唐贞观年间,从西天而来的观音制服了罗刹,使百姓安居乐业,自是“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即今之三月街也。”尽管这种神话,不足为据,但可窥见三月街的产生与佛教佛入大理有密切的联系。当时大理是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东南亚各国又素有来往,来自古印度的僧人赞陀崛多在苍山麓讲经传教,收纳信徙,形成观音街,实为佛教活动的庙会。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贸易集市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会。三月街历1300多年而来衰,“千年赶一街”,成为“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唱歌跳舞做买卖“的盛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理在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地处“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中心站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现在大理州已将“三月街”确定为民族节,其街期为七天,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止,每年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全国各地及海外各国都有人来参加,她也是白族人民最大的传统节日。

  三月街街场在大理市古城西城门外,街场占地90亩。其主要内容是:

  (1)进行物质交流,包括来自各省区的鹿茸、麝香、党参、红花、白芍、川芎、虫草、熊掌、雪莲、猪沙、人参、天麻、牛黄、龟板、鳖甲、砂仁、贝母、秦归、附片等大宗药材的交易,其交易的药材量大且种类繁多,为滇西之最;其次是大牲畜买卖,包括缅甸的黄牛、内蒙古的络驼、云南各地的骡马、耕牛等,每次会期交易量在上万头以上;再次是云南各地的土特产品都在月街上销售,较著名的有凤庆、普洱的茶叶、景东的糖、宣威和鹤庆的火腿、保山、腾冲的宝石、琥珀、玉器、大理草帽、扎染、大理石、祥云辣子、漾濞核桃、洱源乳扇、梅子、弥渡的卷蹄、剑川木雕等;最后是其他生产生活用品交易。

  (2)举行规模宏大的民族体育交流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包括在月街街场举行各民族赛马、射箭、摔跤、射击、武术、棋类、球类比赛,大型民族文艺表演、民间文艺调演、耍龙舞狮、鹤蚌马象、霸王鞭等。

  (3)是各少数民族美食品尝的盛会,月街上,别具地方民族特色风味的各种小吃让前来赴街的人留连忘返。小吃大体分为生、冷、熟食三大类。有大理名食生螺蟥、生皮、“一掌雪”、砂锅鱼等等。

  (4)月街期间,大理古城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各户置花木于门前,搭“花山”于街市。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三月街集白族历史民俗、宗教、经济文化交流为一体,对研究大理白族经济文化、宗教发展史有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