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文望远镜汉语拼音:Tianwen Wangyuanjing;英语:Astronomical Telescope),收集天体辐射并使之成像的仪器。它有两个作用:①放大天体的张角,以分辨原先无法分开的双星,显示月亮、行 星、星云等有视面天体的细节等。②收集到更多的辐射,使人们能观测到原先见不到的暗弱天体。根据物镜结构的不同,望远镜分成三大类:用透镜作为物镜的折射望远镜;用反射镜作为物镜的反射望远镜;兼用透镜和反射镜作物镜的折反射望远镜。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物镜口径为1.02米,最大的反射望远镜物镜口径为6米,最大的折反射望远镜主镜(反射镜)口径为2.03米、改正镜(透镜)口径为1.34米。在伽利略1609年创制第一架望远镜之后的2个多世纪中,望远镜只是供目视观测用,这种望远镜称目视望远镜。19世纪中叶以后,照相术用到天文观测上,用望远镜可直接拍摄天体的照片,这种望远镜在物镜焦平面上放置照相底片,实际上是一架大型照相机,称为照相望远镜或天体照相仪。此后,又出现了光电倍增管(见光电管),光电成像器件等新的辐射探测器,它们被装在望远镜的终端以测量天体的辐射。在天文研究工作中,现已很少直接使用肉眼配合望远镜来进行观测。在天文望远镜问世后的300多年中,天文望远镜实际上仅仅是指光学望远镜,即在光学波段进行天文观测的望远镜。20世纪以来,人们已将对天体的探测扩展到它的整个电磁辐射,即不仅探测它发出的光波,也要探测它发出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以及射电波,于是产生了γ射线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紫外望远镜、红外望远镜和射电 望远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