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贝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太白贝母

  太白贝母产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秦岭太白山中的"太白贝母"这一名贵中药材以其品质优、疗效独特而闻名遐迩,有力地印证了太白县自古就有"太白无闲草、遍地都是宝"的美誉。

形态特征

  太白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花黄绿色,无方格斑,花被片先端边缘有紫色斑带,叶关苞片不卷曲。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花单一,顶生,下垂;花被钟状,裂片6,分离,黄绿色,上部有紫色斑点,长3~4厘米;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室裂,膜质,长圆形,每室有扁平种子2列。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药用价值

  太白贝母表面类白色,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据测定,太白贝母一般每500g干鳞茎有120粒-150粒,总灰分为2.9%,浸出物为11.5%,样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检测,总生物碱以西贝母碱(C27H43NO3)计,太白贝母为0.162%。太白贝母作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良药,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重要、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临床多用来治疗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等引发的无痰或少痰的咳嗽症状,因其品种纯正、使用历史悠久、临床效果好等特点享誉全国。随着贝母用量的增大,野生贝母已面临枯竭,而太白贝母因其止咳疗效确切,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版《药典》正式将其收入贝母使用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太白县人民政府划定的太白县咀头镇海拔1500米至3000米的区域,决定了只有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长出品质优良、药用含量高的贝母产品。太白县优越的土壤环境和自然条件,为贝母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水源,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其药用成分的蓄积,寒冷气候、高山之地成就了其纯正的品质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这是其他地区种植条件不能达到的。同时,太白贝母的药用成分也是其他贝母所不能比拟的,太白贝母因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而闻名全国。
  太白贝母(咀头产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后,既提高了太白贝母的竞争力、价格水平和太白县的知名度、美誉度,成为太白县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又使太白贝母迈上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地方经济新兴产业发展之路;更成为了使县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自然经济转化为规模经济、特色产品转化为名牌产品,带领贫困农民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