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失业(unemployment),愿意并有能力就业的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找不到工作,或失掉原有的工作但找不到新工作的状态。

  在西方经济学中,失业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失业,即劳动者虽然有工作机会,但因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发生的失业;另一类是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发生的失业。失业一般是指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①摩擦性失业。即劳动者的正常流动所发生的失业。例如,人们离开原来的工作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寻找新的工作。在老年人退休后,青年人由于经验等原因不能马上补充老年人留下的空缺。所有这些流动都需要时间,一部分人将滞留在失业队伍里。②结构性失业。即因经济结构变化而发生的失业。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部门走向衰落,有的部门正在兴起。从旧工业部门中排挤出来的工人,不一定能适应新工业部门的技术要求,因而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又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发展迅速,有的地区发展缓慢。落后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能迅速流动到发展迅速的地区,因而也有一部分劳动者失业。③寻找性失业。即人们本来可以找到工作,但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而暂不就业所发生的失业。例如,本来可以找到某个不需要技术的简单工作的人,认为自己受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完全可以胜任技术性强的工作,因而不愿就业而滞留在失业队伍中,希望找到更合适的工作。④需求不足的失业。即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带来的失业。如果社会总需求不足,生产就会出现过剩,经济将陷入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会减少生产,解雇工人,从而带来失业人数的增加。西方经济学认为,导致失业的原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应不同。解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的方法是人力政策,其目的是使劳动者与就业机会更相适应,以此降低失业水平。人力政策包括提供职业训练、就业信息、反对就业歧视等内容。解决需求不足失业的方法,就是运用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就是政府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方法,刺激总需求,从而达到增加生产,提高就业水平的目的。这些政策和措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主义失业的严重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失业。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被机器生产排挤出来的失业工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资本家阶级总是利用这些失业人口的存在,竭力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增加资本积累,并加强对工人阶级的统治。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阶级又可以随时从市场上购买到适合需要的劳动力,而不受人口自然增长的限制。因此,失业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失业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每年都有大批的城镇待业青年处于失业状态,大批的农村青年处于半失业状态;同时,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市场竞争的尖锐化,从而导致在业职工的被辞退或随企业破产而失业。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因而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调剂劳动力余缺,进行人才交流,从而消除失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