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国华

孙国华(1902~1958),中国心理学家。字晓孟。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卒于北京。1914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和研究院学习,1925、1927、1928年先后获心理学学士、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其间,1925~1926年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生理系。1928年底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1941~1946年任国立编译馆编辑兼总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哲学系副系主任、心理学专业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常务编辑。

孙国华主要从事心理的发生与进化、比较心理学的研究,专长儿童心理学。1926年在美国生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鸟类的瞳孔反射》,1930年与K.C.普拉特、A.K.尼尔森合作发表《初生儿的行为研究》,被列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丛书。

孙国华20世纪50年代初曾领导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从事巴甫洛夫学说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后发展为生理心理实验室;1955年又建立了儿童心理实验室,为开展研究工作和培养人才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