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定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子定理,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剩余定理。公元前后的《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答为“23”。也就是求同余式组x≡2(mod3),x≡3(mod5),x≡2(mod7)(式中a≡b(modm)表示m整除a-b)的正整数解。明朝程大位用歌谣给出了该题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即解为x≡2×7+3×21+2×15≡233≡23(mod105)。此定理的一般形式是设m=m1,…,mk为两两互素的正整数,m=m1,…mk,m=miMi,i=1,2,…,k。则同余式组x≡b1(modm1),…,x≡bk(modmk)的解为x≡M'1M1b1+…+M'kMkbk(modm)。式中M'iMi≡1(modmi),i=1,2,…,k。直至18世纪C.F.高斯才给出这一定理。孙子定理对近代数学如环论赋值论都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