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滋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滋溪作品:天安门前

  孙滋溪(1929年),中国画家。曾用名孙宠德,笔名孙奚,山东省黄县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代表作品有《天安门前》、《小八路》、《母亲》、《同学》、《五子棋》等。

  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部队从事政治宣传和文艺工作。1955年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 教。现为中央美院教授、版画系插图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和插图装帧。油画《天安门前》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母亲》获1982年北 京市优秀美术作品一等奖,为北京市美协收藏;石版画《小八路》1983年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出版有《孙滋溪画集》。

  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他目睹和经历了著名的“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两广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亲身体验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和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正是这种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孙滋溪此后一生的“红色情怀”。

  孙滋溪从小生活在农村,受过民间美术的熏陶,对家乡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皮影及庙里的壁画和泥塑都有浓厚的兴趣。不同凡响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的积淀,使孙滋溪在绘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既兼蓄了西洋的绘画风格,又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年画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

  1964年问世的油画《天安门前》就是他追求油画民族化的具体成果,也是孙滋溪最早的成名之作。孙滋溪在这幅作品中吸收了新年画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以喜庆热烈的笔调表现了天安门前常见的一个场景。整个画面以解放了的农民满怀喜悦拍“合家福”为主体,旁边是来自全国的各族人民和海军战士等人物,他们错落有致地聚集在天安门前领袖像下,生动地表现了被拍摄人物激动地期待着摄影师按动快门,留下永恒纪念的激动时刻。加之作者对油画艺术语言的熟练运用,使这幅作品从思想内涵到构图布局、造型设色都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这幅作品由于开创性地概括和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这一重大主题,一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特殊的战斗经历,使孙滋溪创作的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饱含着自己在一场场战斗中所体味到的人与人之间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淳朴的情感、相互的关爱以及心灵之美。他善于从行军打仗、夜宿、学习等不同生活侧面的细节,反映革命队伍的崇高理想、团结友爱、艰苦卓绝的战斗风貌以及军队和老百姓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

  纵观孙滋溪的油画、国画、石版画及大量的插图作品,可见其作品多以表现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为主旨,这无疑包含着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他的代表作《天安门前》等被称为“红色经典”,这既是对孙滋溪作品的充分肯定,也是历史和时代对这些作品的最高鉴赏。

  作为中国革命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艺术家,孙滋溪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对艺术创作认真负责的严肃态度依然,在多病的日子里,不能画油画,他就在宣纸上挥洒,画了许多他自称为“戏墨之作”的国画写意人物小品,如《东坡赏砚》、《羲之戏鹅》、《达摩面壁》等,并试图赋古老题材以新意,这进一步体现了孙滋溪拥有驾驭多种艺术表现技巧的能力。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