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孝子灯,发源于浙江湖州原孝丰县古县城遗址池溪村。明、清、民国时期,池溪曾是孝丰县衙和县政府所在地,有着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孝丰以孝名扬天下,中国民间24孝故事中,“郭巨埋儿天赐金”与“孟宗哭竹冬出笋”就出在孝丰,郭巨、孟宗皆为孝丰人氏,孝丰也因出有众多孝子而得名“孝丰”。据光绪孝丰县志载:“晋郭巨家贫,傭工膳母,幼儿常分母食,巨抱儿生埋,掘地得金,一藏金上皆幼儿名,孝感所至,前朝设县因名曰孝丰。”至今安吉县孝丰镇孝源村尚存“埋儿坑”自然村。

  明清时期,孝丰镇池溪村的王、施两大家族在京为官较多,每年时令节日都要调灯喜庆,以显赫门庭,光宗耀祖,那时调的是花灯。到了清末民初,为了传承传统的孝文化、孝思想,每年闹元宵在花灯中开始编入孝子故事,这就是最早的孝子灯。抗战胜利后,孝丰县国民政府和当地绅士为庆祝抗战胜利祭吊阵亡将士,干脆根据中国24孝故事扎灯调灯,始形成24孝孝子灯。为了使孝子美德发扬光大,民间将二十四孝故事串联起来以灯会的形式进行表演,每到时令节日必调24孝孝子灯。此风一直在孝丰镇池溪村传承。

  解放初,为庆祝新中国成立曾调过孝子灯,后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停止活动达五十余年。直到2004年,文化部着手民族民间艺术挖掘整理普查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被恢复起来。百善孝为先,孝思想、孝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目前社会上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挖掘孝思想,弘扬孝文化有助于公民的公德教育。池溪村党支部、村委会、妇代会、计生协会及老年协会联合组成中国24孝孝子灯灯会,旨在宏扬孝文化,培养孝传人。镇党委、政府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拨款2万元,就连村级经济收入不到4万元的池溪村也拿出1万元给予支持。经过积极筹办、认真挖掘整理、改进道具、完善形式与内容,中国24孝孝子灯终于在2004年9月27日晚于当地河滨公园淡妆登场,公众反响强烈。并于2004年在安吉生态文化节开幕式上向全县人民作了展示。期间,省、市、县、镇各级领导相继前来实地视察和指导,引起高度重视。随后24孝孝子灯在县、镇等大型活动中多次亮相,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孝子灯表演的恢复,不但使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同时还形成一道靓丽的休闲文化和生态文化产业。尤其是“孟宗哭竹冬出笋”既是孝文化,以是竹文化和笋文化,目前已被商家注册“孟宗竹”、“孟宗笋”商标。

  经挖掘整理后的中国24孝孝子灯可做为民间艺术踩街活动表演。出场时24孝子,每个孝子为一场,按顺序一个一个出场表演,孝子故事约3一4分钟的时间。如:《孟宗哭竹》开始头牌灯先出,上面写着孟宗的孝子故事简介。然后孟宗出场表演,如此这样一个个孝子连着演,演完二十四孝,这24个孝子再分成6人一组、共4组,开始走对角阵、篱笆阵、元宝阵等,即所谓的二十四孝大会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