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寻根文学(root-seeking literature),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思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12月,评论家和作家李陀阿城韩少功李杭育周介人等,在杭州的一个创作理论会议上,提出文学“寻根”问题。

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第4期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出“文学有根,文学的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不能模仿翻译作品来建立一个中国的外国文学流派”。其后,阿城、李杭育、郑义、郑万隆、李锐等相继撰文呼吁,《文艺报》开辟专栏讨论,形成了文学“寻根”热潮。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以及杨炼的部分诗作等。“寻根文学”作者有的着力于挖掘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有的则注重发掘地域文化或少数民族文化,试图以当代意识观照民族文化传统,并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但由于对“根”的静止性、非历史化的理解,疏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以及作家秉性、气质和对“文化”认识方面的差异,也引发了争议。这股创作潮流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即告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