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报恩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徽寿县:寿县报恩寺

  寿县报恩寺,位于安徽寿县城内东北隅,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初名崇教禅院东禅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山门台基之上前置青石雕栏。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警卫佛的夜叉神菩萨。天王殿四大天王各执法器,常使天下风调雨顺。中院东西两庑供奉着地藏、观音、文殊和菩贤。大雄宝殿的正中释迦牟尼、药师、无量寿三尊大佛坐受人间信众的四时香火。殿内三面环墙有清代乾隆年间所塑十八罗汉金身。这些造像情态各异、造型生动。有的双目微瞑,神态自若;有的切齿怒目,气势逼人;有的合十当胸,若做祈祷;有的定目凝视,似在深思。脚下所踏水兽,或首如龙、或背如龟、或状如虾、或形如豕,展现出佛教艺术的深邃内涵。大雄宝殿的东尽间正面墙上,嵌有“南无释迦牟尼佛”7字刻石,字大如斗。7字分三路纵向排列,一“佛”字居中上,“南释迦”、“无牟尼”则分镌“佛”字左右,7字排列耐人寻味。这种以变通传统的书写格式的做法,蕴含了对于佛的至尊,反映了佛家弟子的良苦用心。

  天王殿前中轴线上保存着北宋初年所建佛塔地宫。地宫内壁分6面,一面为青石地宫壁记,其它均为表现宗教题材的彩绘人物画像。这些人物一般都身段窈窕,面颊清瘦适中,衣广袂长衫,华丽而富于装饰美。尤其是人物体态逼真,形体比例均称合度,不同年龄、身份、性格都得到了鲜明表现。如儒生的温文尔雅,信女的柔丽婀娜等,无不惟妙惟肖。各类人物又或作交谈,或作倾听,或作顾盼,或作沉思,或诵经,或布道,情态各具,不一而足。创作于北宋前期的这一组壁画,运用钩线填色的技法以模拟物象达到形似的“具象美”。其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于传统继承而不拘泥,力求寓动于静,形神兼备。故其笔之所至,色之所染,使我们较多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壁画另一显著特点,即在布局上讲究对称。这表现在画面与画面之间,同一画面中人物与人物之间及单体人物本身的衣纹、姿式等方面,这种刻意讲究的对称布局,是吸取了造型艺术的结构法则。壁画通过这种结构法则,增强了本身的形式美。这组壁画中的人物,衣饰冠带有别,显示出儒、释、道三家人物的各自身份。他们同处一室,合谐谦恭,应是唐宋时儒、释、道相互吸取“三教并行不悖”的客观反映。

  宋塔地宫正中为须弥座,上置金、银、石套棺,棺内奉放“佛舍利”。金棺周身布满模压花纹,十分精美。银棺形如画舫,周设花栏。上盖四角各悬一风铃,盖上方模压双龙戏珠。棺首作双扇门,门两旁各饰一天王像。棺之一侧为释迦牟尼涅槃像,十大弟子均作哀痛状。另一侧为送葬场面,棺尾一比丘合十默坐祈祷。报恩禅寺佛塔地宫文物被视为珍贵的佛教艺术品,为我国绘画和宗教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实物资料。

  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中仪式隆重的大型佛事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下旬,在此做水陆普渡大斋盛会道场。届时有新加坡,港、澳、台,广州、芜湖等诸方大德,十法信善云集报恩禅寺,设斋供奉,追善菩提,共沐法益。

  报恩禅寺宝光熠熠,佛法常住,千百年来,传延着释门家风。民间广结善缘,十方福田广种,四众弟子修己渡人,祈福天下,国泰民安,一切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