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总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蜂总科汉语拼音:Xiaofeng Zongke;英语:Chalcidoidea),膜翅目的一个总科。该总科昆虫体小型,长1~5毫米左右,最小的仅0.2毫米,翅脉退化。前胸背板与翅基片之间的胸腹侧片,其形状、大小随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前胸背板背面部分常具锋锐横脊,将背片和颈部分隔开。全变态,少数为过变态。

  从植食性到寄生性均有,完全植食性的如无花果小蜂科,植食性种类及寄生性种类兼而有的如广肩小蜂科、长尾小蜂科以及少数金小蜂科,其他绝大多数均为寄生性,寄生的阶段从寄主卵到蛹均有,寄主范围也很广泛,除昆虫外,蜘蛛纲的某些种类也是小蜂的寄主。

  小蜂多数为控制害虫的天敌,少数则为益虫的敌害,还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加害林木、牧草及药材种子,无花果小蜂则是这种果品的唯一传粉昆虫。小蜂在害虫防治中是天敌因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苹果绵蚜蚜小蜂,多种赤眼蜂 ,红铃虫金小蜂,荔蝽卵平腹小蜂等均已是国内行之有效的几种天敌小蜂,另外螟卵啮小蜂为三化螟的有效天敌,Neanastatus为稻瘿蚊的重要寄生蜂,Aphytis为若干种盾蚧的有效天敌。

  小蜂总科主要可分为以下各科:①无花果小蜂科。雌雄异形,雄无翅,头呈水平方向,扁长,颜面具深印纹,前足开掘型。在无花果内营寄食生活,是无花果属植物的传粉昆虫。②广肩小蜂科。雌雄同形或异形。前胸横宽与中胸约相等,体无金属光泽,头、胸常具粗大点刻,头正面观横形 ,触角着生于颜面中部。植食性或寄生性。③长尾小蜂科。体有金属光泽或呈褐黄色,以植物(种子或作虫瘿)为食,有的种类以蛾、蝇蛹及某些蜂类为寄主行寄生生活。④刻腹小蜂科。该科是个小科,其特点在于体形弯曲,背稍隆起,体壁强度骨化,触角短。具短的产卵器,体常具金属光泽,以虫瘿中的膜翅目及双翅目昆虫为寄主。⑤小蜂科。体形多臃肿。翅上有的有遗脉,前翅亚缘脉、缘脉后缘脉及痣脉均具备。头胸往往具脐状点刻。产卵管不突出。以鳞翅目、鞘翅 目、双翅目及膜翅目等的幼虫及蛹为寄主。⑥褶翅小蜂科 。形态特殊,体色黄黑。与小蜂科也有些相似之处,如后足腿节膨大具齿,但产卵器鞘长且向背面翻转。褶翅小蜂以散居蜜蜂幼虫为寄主,在寄主巢穴行寄生生活,其成虫则常见于伞形花科的花上。⑦蚁小蜂科。触角10~11节,无环状节亦不呈膝状,胸部显著隆起,前胸由背面看不清,胸、腹侧片尚未分化。腹柄长,腹常侧扁。以蚁为寄主。⑧巨胸小蜂科。头大,正面观横形,触角13节。胸部膨胀高大,背面观前胸清晰可见相当长。产卵器不突出,前翅具不发达的痣脉及后缘脉。体多具金属光泽,但也有少数种类呈黄色。寄主为膜翅目及双翅目。⑨金小蜂科。体具金属光泽,触角一般13节,除极少数植食外,绝大多数均为寄生性,对许多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及双翅目害虫均有抑制作用。⑩寡节小蜂科。触角7~9节,常着生于颜面下部,体具(或不具)金属光泽。以昆虫纲若干目、科昆虫的卵、幼虫、蛹为寄主,少数捕食蜘蛛卵或其他虫卵。跳小蜂科。中胸背板平整,一般无沟缝;中胸侧板完整无沟缝;中足比 较强大善跳跃。触角5~12节。寄主包括昆虫纲许多目、科及蛛形纲的蜱类,但主要为介壳虫、木虱及蚜虫等,以鳞翅目幼虫为寄主的某些属行多胚生殖。旋小蜂科。雌雄异形,中胸 侧板完整,形态与跳小蜂近似,但中胸背板的盾纵沟完整或凹陷呈浅槽,并具特殊的金属光泽刻纹,雄虫中胸膨起,触角棒节长而不分节。该科的平腹小蜂属专寄生卵,Lecaniobius属专以介壳虫为寄主,旋小蜂属则以鞘翅目及膜翅目的幼虫、蛹,鳞翅目的茧及双翅目的蛹为寄主 。蚜小蜂科。体长约1毫米,体多黄、褐,少数黑色,体表无金属光泽,多扁平、结实,触角少于8节,以介壳虫、粉虱及蚜虫为寄主,少数寄生直翅目的卵,瘿蚊科等也有寄生。该科昆虫在生物防治中很重要。棒小蜂科。中胸侧板完整,前翅常有暗色斑带,无后缘脉,缘毛长,呈缨状。多为重寄生,其寄主为介壳虫、刺粉虱及木虱等。扁股小蜂科。雌的体常侧扁,多呈铁青色间或黄色,前翅长,呈倒楔状,缘脉有时很长,痣脉短。以介壳虫、蝇蛹、小鳞翅目蛹为寄主。赤眼蜂科(蚊翅小蜂科)。体小,长0.2~1毫米,翅面上具明显的毛列,后翅宽大,呈柳叶状。触角短。腹宽,末端钝圆,产卵器几不突出,雄蜂往往无翅或同种异形,体色由鲜明的黄色至黑色。以其他昆虫的卵为寄主,其中包括许多大害虫,因此颇为国内外生物防治工作者所重视,已大量利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缨小蜂科(柄翅小蜂科)。该科昆虫和赤眼蜂相似,都寄生于寄主昆虫的卵中。体长1毫米以下,黄、褐 或黑色,瘦而匀称,触角长,无环状节。翅窄而长,缘毛亦长,前翅基部有时呈柄状,翅脉短,痣脉及后缘脉不清楚,后翅常呈细棒状,腹常具长柄,产卵器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寄主除其他昆虫卵外,介壳虫及粉虱据报道也有寄生,具有重要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