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山亭夏日

删除1,274字节2022年7月3日 (日) 16:25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山亭夏日'''</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山亭夏日</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山亭夏日》是[[唐代]]将领、诗人[[高骈]]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绿树葱郁,树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在池塘水面。</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绿树葱郁,树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在池塘水面。</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微风吹池水泛起波纹如水精帘一般,满架的蔷薇散发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庭院。</span><br>   水精帘动微风起:一作“水精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微风吹皱池水泛起波纹,水面如水精帘一般,满架的蔷薇散发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庭院。</span><br>  水精帘:一作“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多用作比喻。<br>[[文件:渡汉江参考图.jpg|center|thumb|400px|渡汉江参考图]][[文件:56山亭夏日6.jpg|center|thumb|400px|《山亭夏日》题图]]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山亭夏日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清新美景的赞美及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这是一首描写山亭夏日风光的写景诗,为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  前两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绘的夏日图景是:绿树葱郁,树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倒映在池塘水面。“阴浓”二字,不仅写出树木繁茂,而且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一个“入”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池水清澈,映着楼台的倒影,十分生动。前两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绿树葱郁,树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在池塘水面。”  后两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微风吹动池水泛起波纹,水面如水精帘一般,满架的蔷薇散发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庭院。“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有两层意思:其一,微风吹来,池塘水光潋滟,碧波粼粼,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其二,观赏景致时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这美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蔷薇花散发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庭院,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首句起得似乎平平,其实“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此诗所描写的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名家点评:'''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名家点评: 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文件:千家诗034-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  参考答案: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  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诗句。(4分)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诗句。(4分)答案:  参考答案: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1分),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1分),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如同水晶帘动的清新静谧景象,美妙逼真(2分)。(要求:语句通顺。)5.(4分)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1分),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1分),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如同水晶帘动的清新静谧景象,美妙逼真(2分)。(要求:语句通顺。)6.(2分)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清新美景的赞美及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清新美景的赞美及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1)“阴浓”写景状物,妙在何处?“入”字有何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阴浓”写景状物,妙在何处?“入”字有何意味?(2)请具体分析“水精帘动”四个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水面的,全诗写景的角度又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阴浓”二字不仅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入”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入”字正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阴浓”二字不仅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入”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入”字正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  6.请具体分析“水精帘动”四个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水面的,全诗写景的角度又有何特点?(2)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  参考答案:全诗从视觉、嗅觉角度写景: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意对即可)  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  全诗从视觉、嗅觉角度写景: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意对即可)(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7.“水精帘动微风起”,明明是微风先吹起,作者为什么先说“水精帘动”?(6分)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状态。 参考答案 (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 (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分)悠闲自在(2分) 二: (1)“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5分) (2)“水精帘动微风起”,明明是微风先吹起,作者为什么先说“水精帘动”?(6分) 【参考答案】 (1)“入”是映入之意,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池塘中的楼台的影子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2)烈日照耀之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了微风。  参考答案:烈日照耀之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了微风。   [[高骈]](821—887年),[[唐朝]]后期名将、[[唐朝诗人|诗人]]。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世代为禁军将领。[[唐懿宗]]时,历官荆南节度观察使等职。[[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过[[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收录其诗作49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九)
51,0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