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4月13日 (六) 19:16河池锦都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西:五台山风光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是中国的一个省,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西则汾河为之襟带。北则阴山、南则首阳、砥柱、析城诸山滨河而错峙。汾、浍荣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是中国的一个省,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

  山西地区的有独特的语言、风俗以及历史,省内土地丰足、矿产资源丰富,位处汾河沿岸一带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称作华北地区的“渔米之乡”。山西商人,即晋商闻名于世,省会太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74.6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截至2006年,已探明储量的有62种。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镓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煤矿储量的首位,金矿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煤炭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吨,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为2070.7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是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故有“煤乡”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和莺莺塔,等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等。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山西省共有1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太原市,省政府驻府东街101号

  太原市 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52个街道、21个镇、31个乡。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

   市辖区:杏花岭区 小店区 迎泽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晋源区

   县:阳曲县 清徐县 娄烦县

   县级市:古交市

  大同市 辖4个市辖区、7个县,共有40个街道、33个镇、66个乡。市政府驻城区迎宾西路

   市辖区:城区 矿区 南郊区 新荣区

   县:大同县 天镇县 灵丘县 阳高县 左云县 广灵县 浑源县

  阳泉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共有12个街道、20个镇、12个乡。市政府驻城区南大街

   市辖区:城区 矿区 郊区

   县:平定县 盂县

  长治市 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4个街道、68个镇、64个乡。市政府驻城区八一路

   市辖区:城区 郊区

   县:长治县 长子县 平顺县 襄垣县 沁源县 屯留县 黎城县 武乡县 沁县 壶关县

   县级市:潞城市

  晋城市 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0个街道、48个镇、26个乡。市政府驻城区

   市辖区:城区

   县:泽州县 陵川县 阳城县 沁水县

   县级市:高平市

  朔州市 辖2个市辖区、4个县,共有4个街道、18个镇、51个乡。市政府驻朔城区

   市辖区:朔城区 平鲁区

   县:山阴县 右玉县 应县 怀仁县

  晋中市 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7个街道、59个镇、59个乡。市政府驻榆次区

   市辖区:榆次区

   县:昔阳县 灵石县 祁县 左权县 寿阳县 太谷县 和顺县 平遥县 榆社县

   县级市:介休市

  运城市 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13个街道、81个镇、55个乡。市政府驻盐湖区

   市辖区:盐湖区

   县:闻喜县 新绛县 平陆县 垣曲县 绛县 稷山县 芮城县 夏县 万荣县 临猗县

   县级市:河津市 永济市

  忻州市 辖1个市辖区、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6个街道、59个镇、126个乡。市政府驻忻府区

   市辖区:忻府区

   县:代县 神池县 五寨县 五台县 偏关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繁峙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定襄县 岢岚县

   县级市:原平市

  临汾市 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20个街道、75个镇、76个乡。市政府驻尧都区

   市辖区:尧都区

   县:汾西县 吉县 安泽县 大宁县 浮山县 古县 隰县 襄汾县 翼城县 永和县 乡宁县 曲沃县 洪洞县 蒲县

   县级市:侯马市 霍州市

  吕梁市 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13个街道、81个镇、67个乡。市政府驻离石区永宁中路

   市辖区:离石区

   县:文水县 中阳县 兴县 临县 方山县 柳林县 岚县 交口县 交城县 石楼县

   县级市:孝义市 汾阳市

地理

  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全省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纵长约682千米。东西间距较短,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宽约385千米。全省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省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为12.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仅3.1万平方千米,占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58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为垣曲县亳清河入黄河处的河滩,海拔仅180米。与东部海拔几十米的华北大平原相对照,山西地貌呈现整体隆起的地势,在高原中部,分列着一列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中部断陷盆地把山西高原斜截为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高原,使山西的地貌截面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型。

主要山脉、河流

  主要山脉: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

气候

  山西省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总的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省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但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境内南北狭长,山峦起伏,地势北高南低,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昼夜温差也较大。


--河池锦都 2013年4月14日 (日) 03:16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