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崔瑗(77-142),东汉书法家,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崔骃之子。少师事贾逵,与马融张衡友善。其兄崔章被州人所杀,为报兄仇而亡命。后遇赦归。至四十余岁始为郡吏。又因事下发干县狱,复被释。后为度辽将军邓遵和车骑将军阎显先后征用。汉顺帝阳嘉年间,被任为汲县令。汉安元年(142),迁济北相。次年即病逝。善章草,为东汉有名的书法家,然作品失传。书法师杜度(操)。韦诞称其书:“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西晋卫恒《四体书势》称其学杜度“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唐代张怀瓘《书断》评谓:“文章盖世,善章草,师于杜度,点画之间,莫不调畅。”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书:“师法杜度(操),媚趣过之,点画精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炼,美玉天资,可谓冰寒于水。”与杜度并称“崔杜”,王隐称之为“草贤”。开后世“章草”之先河,张芝曾学其书法。

  在美学思想方面,继承儒家的礼乐观念,认为圣人制礼作乐,目的在于“统天理物,经国序民,立均出度,因其利而利之,俾不失其性也”。强调礼乐具有维护社会秩序、调和民心的作用:“故观礼则体敬,听乐则心和,然后知反其性而正其身焉”、“取律于天以和声,采言于圣以成谋,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序宾旅,以悦远人,其观威仪省祸福也,出言视听,于是乎取之”(《南阳文学颂》)。在书法美学方面,强调草书的体势变化,不必遵循古代模式:“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应不受规矩的制约,体现“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竦企鸟峙,志在飞移”的形体动态特征。认为书法形象之美应有多种形态:“狡兽暴骇,将奔未驰。或黜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据槁而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余□虬结,若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提出草书审美的空间差别:“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崩涯;就而察之,即一划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草书势》)著有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和七言,《草书势》尤为著名。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