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Pasternak,Boris Leonidovich),俄国苏联作家,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1960年5月30日卒于莫斯科市郊。其父母都是艺术家。1909~1913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其间曾赴德国进修。学生时代开始写诗,早期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和《在街垒上》,抒发对生、死及爱情的主观感受,富于哲理,艺术上接近象征派。十月革命前夕同马雅可夫斯基交往密切,赞赏未来派,但反对其对传统的偏激态度。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图书馆任职,同时积极创作,先后发表中篇小说《柳威尔斯的童年》、长诗《崇高的病》、《1905年》和《施密特中尉》,受到高尔基好评。30年代初出版自传体小说《旅行护照》、诗体长篇小说《斯波克托尔斯基》和诗集《重生》。1935年赴巴黎出席反法西斯作家大会。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出版《在早班列车上》和《冬天的田野》两部诗集,其中不少诗篇取材于当时的战斗现实,表现普通苏维埃人的战斗和劳动生活。1948~195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他后期代表作。写一个外科医生兼诗人的主人公在十月革命前后约40年的坎坷经历,一方面称十月革命为“一举铲除……旧溃疡”的“空前壮举”,同时渲染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和偏激行为。它在国内遭拒绝后于1957年在意大利出版,并引起轰动,作者因“在现代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获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触怒当时的苏联政府。作者于1958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逝世22年后恢复名誉。最后一部诗集《待到天晴时》流露出凄凉哀伤的情调,是诗人晚年心情的写照。

  帕斯捷尔纳克同时是一位翻译家。他掌握多种语言文字,对格鲁吉亚文、英文和德文尤为精通,一生兼事文学翻译。所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十四行诗、歌德的《浮士德》和席勒的《玛丽亚·斯图亚特》等许多名著,均以优美的文笔和对原文的独到理解,别具风采,在译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