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力图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西距大召约一百多米,与之隔街相邻,雄距闹市,堪称双壁。与藏传佛教的深厚渊源。据《蒙古源流》及《阿勒坦汗传》等史籍记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达赖三世锁南坚错应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之邀,到呼和浩特地区宣扬佛教之际,西藏喇嘛希体图噶布鸠曾将藏文《般若经》译成蒙文,达赖三世遂赐之以“班迪达固钸巧尔气”的法号。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达赖三世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圆寂,遵照他的遗嘱,希体图葛布鸠寻认阿勒坦汗之孙松木儿台吉的儿子为达赖三世的“呼毕勒罕”,这就是后来的达赖四世云丹嘉错。此后,达赖四世在希体图葛布鸠的护持下举行了坐床典礼,并护持其学习经典,于是希体图葛布鸠获得了“席力图呼图克图”的称号,是为“席力图一世”。“席力图”蒙古语意为“法座”“首席”或“有权坐座”,“呼图克图”意即“活佛”。其所居寺院亦即称为“席力图召”。据口碑所传,当时的席力图召即今日召庙中两侧的“古佛殿”,其面阔进深各三间,形制甚小,为汉式建筑,始建年代在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还有一说,认为席力图召是在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由阿勒坦汗之子僧格都楞汗所创建。两说孰理,尚待考证。

  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希体图葛布鸠护送达赖四世到西藏坐床,返回呼和浩特后扩建席力图召,始改为汉藏混合建筑形式,奠定了今日形制的基础,四十多年以后,时当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清人钱良择《出塞纪略》的席力图召已是“金碧夺目”、“广厦七楹”,成了一座七七四十九间的召庙了。

  活佛坐床400多年,相继至今。藏传佛教的活佛,在僧俗信众心目中有如神的化身,至尊至圣至诚,佑护着福祥禄运,得到心灵上最大的宽慰。从1588年以来的400多年里席力图相继有11世活佛坐床。策立活佛,经过了请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后寻认转世灵童、金本巴瓶掣签报、请理藩院批准策封等程序。席力图召一世活佛来自西藏,1588年坐床,他深研佛学,知识渊博,精通藏文、蒙文、汉文。崇祯十一年(1638年)希力图召一世圆寂。此后的历代席力图召活佛的转世灵童分别寻认自西藏、青海、内蒙古、外蒙古等地,他们自幼习经学文,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藏文、蒙文、汉文,知识渊博,佛道精深,有的精通医术,博学多能,功德甚高。

  现在的席力图召十一世活佛卡尔文?扎木苏1943年出生;1946年在青海省贵南地区,黄教高层和僧俗群众3000多人连续两天举行盛大的确认仪式和坐床仪式,3岁的卡尔文?扎木苏成为席力图召第十一世活佛。1956年,内蒙呼市两级党政代表、呼市15大寺院的喇嘛各宗教团体代表以及众多市民在席力图召举行十一世活佛迎回坐床仪式,场面热烈壮观。十一世活佛卡尔文?扎木苏从13岁起在席力图召坐床直至今日。现在卡尔文?扎木苏任内蒙古人大常委委员、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协会理事、内蒙古佛教协会副会长、呼和浩特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清朝廷依重的呼和浩特地区佛教权力中心。1698年,因席力图召四世参与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的战事有功,康熙皇帝“凯旋驻跸于此,予以极大赞赏,并恩赐锡勒图呼图克图以念珠、经卷和佛像。锡勒图呼图克图呈请竖建石碑,永垂青史。恩准”。现在用满、藏、蒙、汉四体文字所刻纪功碑两座,仍完好保存御碑亭内。

  1708年,康熙帝授封席力图召四世活佛为呼和浩特“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有权直接上奏皇帝。自此以后的200多年里,席力图召一直受到清朝廷的重视,“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相继赐封给席力图召的几代活佛,呼和浩特地区喇嘛教的最高权力也就一直掌握在席力图召活佛手中。

  经过清康熙、雍政、乾隆、咸丰、光绪五朝的扩建修葺,席力图召“殿宇宏丽,法相庄严,悬设宝幡”,拥有大量土地、牲畜和房产,财力雄厚,喇嘛过千,香客如云,又新建了普会寺、广寿寺、延喜寿三座属庙,内部增设了学习研究宗教的组织:却伊拉学部(哲学部)和卓德巴学部(密宗学部),席力图召已成为呼和浩特地区规模宏大、独具风格的召庙,至六世活佛以后达到鼎盛。

  独具建筑风格的藏汉结合的黄教古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席力图召占地面积为13160平方米,其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整个召庙座北朝南,山门前有过街牌楼一座,为三间四柱七楼式,楼顶皆铺绿色琉璃瓦,飞檐斗拱。肖端均有鸱喙。山门前雄距石狮子一对。山门面阔三间,为歇山顶式建筑。两旁开二门,为砖砌仿木结构垂花门。门上雕工精致,刻有梵文图案。

  入山门的第一进院,两侧有钟鼓楼和厢房,院内显得疏朗宽阔,院北端正中是面阔五间的菩提过殿,为歇山顶,殿前有旗杆一对,矗立于方形柱础上。过殿檐前有廊,外有露明柱,两侧各开翠花门。

  过殿以北为第二进院,东有跨院,内建白塔,两侧则为春庙。过殿的北面有碑亭两座,庙院正中为大经堂。

  席力图召的经堂建在一座九级台阶的砖砌高台上,面阔七间,前为藏式平顶,后连歇山顶。平顶中间置一鎏金相轮于白石基座上,其两侧各立“角端”,俗称“独角兽”歇山顶殿梢上,中有鎏金宝顶,两端为巨型鸱尾,表面雕以云龙图案。整个殿顶铺绿色琉璃瓦,四周为藏式围墙,墙外镶以蓝色琉璃砖,上部为两层横向饰带。其中的白色珠状连线及棕色装饰,配以殿顶的黄绿两色琉璃以及鎏金装置,使得经堂显得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十分气派。

  经堂前东侧院内的白塔,据记载是席力图九世所建。由于席力图七世、八世早夭,故特建此塔以供长寿佛。塔为覆饰式喇嘛塔,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完好的一座。它全用汉白玉雕砌而成,通高十五米,整个塔建在一个砖砌方台上,其下为束腰座,座基全用白石条砌成。束腰部四面正中刻有火焰,旁列二立狮,前爪撑起莲花座顶部,四角立盘龙石柱。束腰座上为阶梯式塔座,分五级内收。最下一级刻图案花纹,上面四级刻梵文六字真言。塔身为宽户型周围饰以缨络,南面正中火焰形佛龙塔,刹刻出十三相轮,覆以宝盖,上置铜制星月,整个白塔的纹饰都用五彩,色调对比十分鲜明,加之雕工精细,构筑小巧,不愧为白塔中之佳作。

  席力图召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集喇嘛教寺院之大成。特别是大经堂的构筑,采用了藏式平顶和汉式歇山顶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汉藏合壁的建筑艺术,从而被认为是喇嘛教寺院建筑的典型范例,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