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一些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拥护民主”的口号指引下,通过开办平民学校,开展争取人民教育权利的进步运动。毛泽东等于1917年11月,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办的工人夜校,是当时萌芽中的全国平民教育事业的前驱。李大钊于1919年2月,在北京《晨报》发表《劳动与教育问题》,呼吁开展劳工教育。同年3月,邓中夏等发起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这一活动持续四年之久,是五四运动前后平民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以及社会主义青年团陆续成立,配合工人运动,办报刊、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俱乐部,使平民教育运动进一步发展。工人报刊,以1920年8~11月陆续创刊的上海的《劳动界》、广州的《劳动者》、北京的《劳动音》等周刊,所起教育作用最大。邓中夏负责筹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刘少奇等负责筹办的沪西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同毛泽东筹办的工人夜校一起,大力发展了以“无产阶级的平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平民教育。

  一些持教育救国论的知识分子,也参加了平民教育运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916年10月作出“注意贫民教育案”的决议,1919年10月又作出“失学人民补习教育办法”的决议。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在1919年10月和12月,分别发刊《平民教育》周刊和《少年社会》,宣传平民教育。1923年6月,陶行知朱其慧等发起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8月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第一次全国平民教育大会,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此后全国20个省区组成平民教育促进会,办起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还编印《平民千字课》等平民学校读本,促进平民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