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学思(1916-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海军参谋长,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23年入小学,自幼爱学习,爱劳动,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有超人的记忆力。在青年时代受马列主义的洗礼,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走上了革命道路。1933年在北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延安学习。1945年率领一支队伍由晋察挺进东北。11月2日被选为辽宁省政府主席,兼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1946年7、8月间,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他当选为副主席,仍兼辽宁省主席和军区司令员。1948年春,奉命回哈尔滨,参加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同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行政委员会迁至沈阳,接收沈阳后,又接收安东(今丹东)。后来,中央想建立一支海军,设立海军学校,原来学校已在大连建成,校长为邓兆祥,后改任肖劲光。可肖劲光已出任海军司令员,中央决定让他担任校长,后擢升海军司令部参谋长。

生平

张学良与二弟张学铭(左)、四弟张学思(右)合影

  1928年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入私立汇文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3年9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

  1938年10月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直属二队(亦称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冀中区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和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平西地区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

  1946年2月—1948年6月,任东北大学(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1949年4月受命创建海军学校,任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同年9月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3年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6年,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拟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但苏联方面却提出异议,说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不同意接收他去留学。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苏方提出:张学思在青年时代即背叛了家庭,追求进步,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他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对他的培养。经过周恩来说明,苏联同意了中方的决定。1958年,张学思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

  “文革”中,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思逮捕关押。

  1970年,张学思病情恶化,当周恩来看到张学思的病情报告时,立刻批示:“要告诉医院,设法进行抢救,如果他们力量不够,可以请301或其他医院一块儿进行抢救。”周恩来的批示尽管以急件下达到医院,尽管医院领导和医生及时进行会诊并提出多种治疗意见,但由于张学思被李作鹏一伙折磨得病情太重,再加上他们的抵制阻挠,还是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开了人世。

  张学思被迫害致死后,毛泽东、叶剑英指示要认真查清,以便正确处理,周恩来几次指示要查清迫害张学思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