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树侯(1886—1935),名之屏,安徽寿县瓦埠人。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开馆为业。幼从父兄课读,不久,父去世,赖母和哥哥抚养成人。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无能,产生了革命抱负。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和孙毓筠等密谋革命,创办了“强立学社”,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与州人柏文蔚等取得联系。次年,得悉同盟会于东京成立的消息,活动更加频繁。后为寿州豪绅孙某侦悉,向江督周馥告密。周密令先暗杀郭其昌于狱中,然后逮捕张树侯。幸为州人卞秉灿得悉相告,他立即潜逃。时郑赞丞、李广缙在皖南筹办矿务局,他奔就之。清吏逮捕落空,下令通缉,风声险恶。张树侯恐累及郑、李,乃潜逃杭州,依西湖韬光寺和尚,隐伏暂避,化名为“尹其康”。至缉声稍懈,始返芜湖,任皖江公学经学讲师,与吴旸谷结识。经吴介绍,参加同盟会。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秋初,离开芜湖,与六安彭卓甫等同赴东北,与柏文蔚等进行革命活动,后为吉林清吏达桂侦知,派人逮捕,幸在州人胡殿甲的保护下脱险。他和卞秉灿等化装夜走吉延岗,不能立足,乃潜越国境,到朝鲜清津投陈其顺处,办理文牍。后动员陈起义,由于多种原因,结果使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回到家乡,在芍西学堂任教,仍以革命思潮灌输学生。曹渊、方运炽、曹蕴真、曹鼎等革命志士都是他的学生,深受他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张树侯离开芍西学堂,与郑赞丞同赴上海,寓李少川家,组织革命机构,宣传革命。次年,与州人张汇滔、管鲲南等回寿,组织力量,联络武装,为光复寿州做了准备工作。

  寿州光复后,有些人争官、争利,喧嚷一时,张树侯却不钻营仕途。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作为辛亥革命老人,被选为总统府秘书长,但他却坚辞,而致力于书画金石。民国2年(公元1913年)袁世凯叛国,倪嗣冲督皖,下令通缉张树侯,被逼入川。5年,回到家乡,值北洋军阀当道,国事日非,决心不参与军政活动,遂隐居教学。曾任教燕京、合肥、六安等地。19年,李少川约去上海,居沪三载,多结翰墨之缘。23年,应前安徽省烈士省葬委员会邀请,为辛亥以来安徽死难烈士撰刻碑文,回居安庆,不幸于24年4月18日破晓,在安庆南庄岭逝世。

  张树侯学识渊博,工诗词歌赋,善书画,精篆刻。《申报》于民国22年发表他的一幅“梅花”画,并附之以跋云:“先生沉酣八法,指研篆刻,以倒海屠龙之手,写暮年伏枥之心……”。他的书画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书法各体兼优,隶书更善其长。省《学风》杂志载文称张树侯:“在省年余,求书者日夕盈门,有洛阳纸贵之势”。可见张树侯的书法造诣之深。

  张树侯平生著作很多,有《书法真诠》、《淮上革命史》二卷、《淮南耆旧小传》、《尚书注》、《联语录存》、《树侯印存》、《晚菘堂诗草》、《诗文录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