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镜心(1874-1914.5.7),原名徐文衡,字子鉴。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烟台毓材学堂肄业,次年转入济南高等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法科学习。三十一年(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徐镜心首批入会并被推举为山东分会第一主盟人。同年底,与山东革命党人谢鸿焘陈命官等回国,在烟台秘密设立同盟会机关部,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为培植革命人才,扩展革命组织,他先后创办“明新学堂”、“坤元女子学堂”以及著名的“东牟公学”,并担任东牟公学监学职务。由于徐镜心等人积极开展工作,同盟会的力量在山东得到迅速发展。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徐镜心与同盟会会员白逾桓张榕等人在大连创建同盟会辽东支部,领导东北革命。不久,他前往奉天(今沈阳),任《盛京时报》主笔(总编),利用该报“鼓吹革命”,同时辗转东北各地,发展同盟会员。

  宣统二年(1910年)秋,徐镜心因母病返回家乡,与本县邹斌元王学锦李梦庚等人创立县农会。翌年夏,他又转赴济南,与刘冠三杜佐宸王厚庵等人创办戏曲改良社,以此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宣传与联络工作。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徐镜心与聚集济南的同盟会员筹划策动山东独立,并与王厚庵等拟定《山东独立大纲》七则。由于徐镜心素有斗争精神,并主张用武力促成山东独立,因而引起地方士绅和立宪派等妥协势力的畏惧。为团结立宪派人士以实现山东独立,徐镜心被迫离开济南,南下上海另谋他图。山东独立失败后,他于同年12月由上海辗转返回烟台,与革命党人刘艺舟等组织了“北部共和急进会”,徐镜心任会长,继续筹划革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镜心受孙中山指示在烟台、大连等地积极活动。他在大连设立共和急进会总部,并派人分赴山东各地筹划起义。他直接策动了蓬莱、黄县的光复,并相继组织军政府,亲任参谋长。同年2月南北议和告成,清帝退位后,徐镜心为实现“平均地权”的目标,在济南发起成立“山东垦植协会”,开发移民关外垦植事业。他还创办“泺口河船协会”以振兴山东的渔业和航运交通。同年8月中国国民党组建后,徐镜心联合山东同盟会会员,建立了国民党山东支部,并被推举为理事长。是年,他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3年初赴京就职,并任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被刺杀后,徐镜心在参议院首倡弹劾袁世凯,要求查办凶手。

  “二次革命”发生之际,他与广东胡汉民、江西李烈钧、安徽柏文蔚三位都督计划倒袁,遭袁世恺忌恨。“二次革命”失败后,徐镜心在北京《顺天时报》上连续发表文章,驳斥复辟帝制的谬论,揭露袁世凯镇压革命的行径。是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国会议员。徐镜心计划用武力诛除袁世凯,事泄未果。

  1914年4月9日,在《顺天时报》馆被捕。狱中大义凛然,宁死不屈。5月7日慷慨就义。后葬于济南千佛山东麓山东革命先烈公墓(今山东辛亥革命烈士陵园)。1936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追授其上将衔。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