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性别汉语拼音:Xingbie;英语:Sexuality),伴随有性生殖的出现,而在生物界同种个体之间普遍出现的一种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现象。性别间的差异随进化过程中有性生殖的演进而增高。低等生物(如细菌和原生动物)性别区分的程度低,仅表现为不同的交配型,高等生物(如脊椎动物、种子植物)不同性别的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均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性别的通用符号:雄性以战神的盾与矛“”表示;雌性以爱神的镜子“”表示。大多数被 子植物雌雄同花,有些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如瓜类,只有少数植物雌雄异株,有雌株和雄株之别。

  动物个体的性征在形态方面,从大体解剖、器官结构到细胞的组成,都表现出差异;在生理、生化和行为方面(在人类,还在心理方面)也同样存在差异。植物有专门的雌性和雄性器官,甚至有严格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之分。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性别出现一系列连续的演变,主要可分为:染色体性别→生殖腺性别→表型性别3个等级:①染色体性别(遗传学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称为染色体性别。②生殖腺性别。生殖器官的差别。它直接影响个体表型特征,也是判定个体性别的主要依据,因此称它为初级性征。人与绝大多数哺乳类的生殖腺性别受染色体性别的控制,两者是一致的。在具有自然性反转和病理引起的性反转的动物中,染色体性别与生殖腺性别不一致。脊椎动物的生殖腺除了产生配子外,还特化为内分泌器官,产生化学调节物质——性激素。雄性生殖腺产生雄性激素,如睾酮;雌性生殖腺产生雌性激素,如雌二醇。性激素对副性器官的生成和神经结构、行为活动起作用,控制着表型性别的发展。③表型性别。指雌雄之间的次级性征和调节性行为的神经结构方面的差别。生殖管道(如雄性的副睾、输精管和射精管;雌性的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的属性,乳腺功能的有无(哺乳类),个体形态、大小、体表结构(如毛皮、羽色)以及行为方面的差别等,都属于次级性征。次级性征有差别的性别,称为雌雄异型。

  在动物中,哺乳动物性别不易受外界影响,较低等动物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改变性别。例如高温可抑制某些蝌蚪性腺的皮质,使遗传型雌性性腺逐渐变成睾丸。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相对不稳定,它虽受遗传因子决定,但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和药剂处理的影响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