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打醮,本是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一般是在农闲时间农民们为了感谢神灵带来一年的收获,祈求上苍赐福庇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免难,吉祥安康而举行的隆重祭典。唐宋以来,佛教道教同时盛兴,祭典便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称之为“醮”,再融入百姓的各种虔诚祭拜活动,就称作“打醮”或称“清醮”。随着漫漫历史进程的演变就成了祈神酬恩和祭祀鬼魂合二为一的民间祭典活动。

米脂打醮

  米脂的打醮别具特色,尤以无定河西的乡间较为典型。相传,道光二年(1822),米脂一带瘟疫流行,由于当时的医学条件落后,人们一旦染上就几乎成了不治之症,因此不少村子人口大半病亡,万般无奈,幸存下来的人们寄希望于神灵,于是有带头者组织进行求神拜佛祈福活动,请相对有名的“三教古佛”中的“三世佛”出灵丹妙药拯救万民。传说“三世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说来奇怪,当有人喝了佛祖赐予的佛药——“百草汤”后,竟然奇迹般的好了起来,于是四乡八里的人们开始争先恐后的在佛殿求取佛药。由于瘟疫传播的速度快,人们求生的心切,于是有人提议把“三世佛”请往各个村庄救万民,于是虔诚的人们用木制的形似花轿的楼子抬着佛的牌位回到各自的村庄,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佛祖的保佑。一时间佛法显灵,佛光普照,降灵丹、发妙药,佛祖所到之处,瘟疫消褪,人畜平安。竟然再没有继续发生瘟疫。于是,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大恩大德,纪念“三世佛”的丰功伟绩、缅怀在瘟疫中逝去的亲人,每年总要有一个村庄(其实是轮流)举办打醮祭祀活动,这样就祖祖辈辈的传了下来。而正是由于当时的抬楼子分往各村的做法,才导致了后来的打醮往往便是几个周边的村子供奉一个神。由于地域的因素分为了东醮和西醮,但是归根到底总醮还是在有古佛寺庙的三世佛。

  打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聘请道士或和尚主持的大型醮仪。根据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固定的时间,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固定时间每年轮流到一个村去举行,一般用三天时间,也有举行一天的。主要程序有:抬楼子迎佛、请神、献贡品、秧歌队表演参拜、展佛图、制佛符、升佛塔、祭幡、唢呐乐队演奏、剧团唱戏、善男信女们上布施、普渡亡灵、遣送瘟神、转灯、安神等。

巍山打醮

  打醮,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在春节、巍宝山山会、天摩牙庙会时,巍山地区各村都会自发组织打醮祭祀活动,期间伴有龙灯(飞龙、跳龙、围龙、草龙、板凳龙)、舞狮、高台社火、跳猫猫、划旱船、骑火驴等民间艺术表演。打醮活动主要流行于巍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