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宗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祜族宗教( Lahu national religion),中国拉祜族固有的宗教。该族约30.4万人(1982),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保留某些母系家庭公社制。清初已有佛教传入,并同本族固有宗教相融合,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20世纪初虽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但影响很小。

农业祭祀

①祭山。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每年伐林垦荒,必先祭山。勐海县拉祜族的祭山仪式是,先在地上插一棵小树,燃烛撒米,念咒驱鬼,占卜吉凶。第二天,如小树不倒,则认为神示可砍伐;如小树已倒或倾斜,则认为神示不吉,需另选山地。

②祭种。播种前,全村集资买猪作祭品,由祭司主持祭祀种籽。祭后,各家派人协助祭司先播种,而后各家才能播种。播完,各家在自己的地中央插一木棍,上挂装有蜡烛、花朵的小竹箩,用以祈求地母保护作物茁壮成长和丰收。澜沧县拉祜族地区,栽完水稻,还要集中祭“田鬼”,各家出米一碗、盐一块以及香、蜡等物,由巫师主祭。

③尝新。每年两次。一次尝新玉米,一次尝新稻米。以尝新稻米最为隆重,各家杀猪祭祖。在尝新的当天上午,先向神灵献祭新米,再祭家神;中午,在祭司和铁匠家吃“团结饭”(该族认为祭司和铁匠对丰收有很大贡献),庆祝今年丰收,预祝明年获得更大丰收。

④祭谷。收获时,要举行叫谷魂仪式。届时,带一只鸡到收割地,并用鸡爪将稻谷扒进袋里,表示叫谷魂回家。然后,沿途一面撒谷,一面念咒,以免惊走谷魂。到家后,杀鸡献神;并将鸡脚和少量稻谷装在一小布袋内,挂在谷仓里,祈求谷物经久不坏,明年再获丰收。

祖先崇拜

拉祜族较普遍存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组织。勐海县的拉祜族,大家庭成员按性别组成“屋吉”。父系子孙组成男屋吉,共同供奉一个男祖先。女屋吉由母系和她的姐妹的女儿、孙女、曾孙女等组成,共同供奉一个女祖先。各屋吉各有一个家长,称为“屋唯高”,逢年过节带领各户祭祀共同供奉的祖先。一部分拉祜族供奉家神“耶尼”,每逢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三十,过年、过节、婚丧、生育、迁移等均要进行祭祀。家人生病也要向耶尼祷告,搬家时,要先迁移和安置好耶尼“居处”。

哀牢山区拉祜族,只祭父母一辈。由长兄主祭,兄终弟及。如果父在母殁,儿辈自祭其母,父亲则继续奉祀其本人的父母。

丧葬仪式

土葬、火葬并行。勐海县拉祜族的葬仪,为头东脚西,脸朝下,身体半侧,双手交叉于胸前。他们认为,死者如仰面平躺安葬,将给生者带来灾难。葬后,家属须用煮熟的猪嘴、耳、蹄和尾巴在祖先灵前献祭,表示追念。丧葬当晚,全村群众到死者家中唱歌跳舞,以示驱逐鬼魂出寨。在实行火葬的地区,每个村寨有公共火化场。火化时,将遗体放在堆成四方形的木柴堆上;死者为女性,叠柴七层,男性叠九层。

巫师与巫术

称巫师为“毕摩”或“摩巴”。有的地区又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大巫师称“安恩路”,小巫师称“周比”。也有将巫师分为红、白、黑三种的,红巫称“毕摩尼”,白巫称“毕摩普”,黑巫称“毕摩那”。巫师为人占卜驱鬼。有的巫师宣称头痛、肚痛是触犯雷鬼,须到村寨附近找一棵枝叶茂盛的树,在树下搭一竹楼,用米、饭、黄鸡献祭,送走雷神。其他如眼睛红肿,被认为触犯了月亮鬼;四肢浮肿是水鬼作祟;上山伐木后得病是冒犯树鬼或箐鬼,均由巫师作法,施行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