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括户,中国古代通过检查户口,将隐漏不报和逃亡人口搜括出来,遣送还乡或就地入籍。又称括客。这种清查浮客的活动,历代均有。隋代的租调徭役和唐代的租庸调都以人丁作为征发对象,因此封建国家十分重视对户口的控制,严禁百姓逃亡。隋朝建立后,曾检括户口,大索貌阅,并实行输籍之法,都是为了把隐漏、逃亡的农民变成国家控制的编户。唐代建立后,高祖、太宗都曾下诏检括户口。高宗、武则天以后 ,土地兼并发展,农民土地日益减少,无力负担赋税徭役,被迫弃家离乡。于是武则天遣十道使括天下逃户。

  唐代最大的一次括户是玄宗开元九年至十二年(721~724)由宇文融主持的。开元初年,农民逃亡的情况继续发展。为了增加封建国家的财赋收入,扩大徭役、兵役的来源,开元九年宇文融建议检查色役伪滥,搜括逃户。二月,唐玄 宗下令州县逃户限百日内自首,并令宇文融充使推勾,受到农民的抵制。唐朝政府被迫改变逃户自首的条件。开元十二年,玄宗允许农民所在附籍,不再提牒还故乡。并再次任命宇文融兼充劝农使,负责检括逃户和籍外田。这次检括,效果很大。开元天宝年间,曾以括出客户置县,足见各地客户数量之多。此后,农民逃亡的情况越来越多,唐王朝不断下令检括逃户,但逃户问题始终没有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