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指画

  指画,是中国特有的一门绘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名指头画指墨画,为写意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作画时,用指甲、手掌、手指等部位蘸上水墨或色彩代笔作勾、点、皴、染,也可与毛笔混用,艺术风格偏于粗犷、古拙。指画所追求的,是不同于用“笔”作画的特殊效果,笔锋含水分较多,线条虽有皲,擦、逆、转等法,但仍较流畅。手指则难留墨色,必须随醮随画,致使线条时断时续,趣味独特。

  指画最早起源于唐朝,在中国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关于指画之创始,仅据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盛唐时期,在一位毕宏,官京兆少尹为左庶子,是当代擅画古松的名家。杜甫曾为他作过 ‘双松图’”。“当毕庶子看到张璪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素绢。便问所受,璪答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毕宏搁笔”。后有清方熏所《山静居论画》记述:“指头画起于张璪,张璪作画或用退笔,或以后摸绢素。”但是,自唐至清的千年过程中,不但找不到古代名画家中的指头画的遗迹,也不见指画这个名辞和有关于手指画的评论,甚至连张璪的作品也无法考稽,直到清初康熙年间高其佩大量的指画作品问世,才有了指画的端倪。因此高其佩也被誉为中国指画的鼻祖,并在清中期画坛逐渐形成一个以高氏为中心的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画派”,指画艺术由此也得以肯定。高氏的历史可从辽阳高秉(高其佩的重孙)所著的《指头画说》记载最为详细。

  清代画坛,步高氏后尘者甚众,至清晚期,指墨画家已达一百余人。但此后指画却备受歧视,被拒入大雅之堂。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传统指画才真正得以新生,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指画名家,如杭潘天寿、虞一风、钱松喦等。潘天寿继承和发展了高其佩的传统指画技艺,把它从旧的文人墨戏中解脱出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开创现代指画的先河,他所作的如《雄视图》《松梅群鹤图》《梅月图》等无疑都是当代指画的经典之作。而钱松喦在70年代,也把指画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高峰,出版有《钱松喦八旬后指画集》一书。

  指画的主要意趣和特点,在于巧妙利用创作工具的独特性去最大限度地开拓艺术表现的空间。而由于指画所用工具的独特,也导致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指画不宜画过细和过精的线条,因指头不能蓄墨,不能作慢线、长线等。指画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破除陈规,独标新法,创造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取得了毛笔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在指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可直抒胸臆,寓奔放于规矩之中,尽情发挥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指画丰富了中国画线条的表现效果,弥补了笔画线条表现力的不足。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