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揉泥,琢器称其“扶作”。就是将踩好了的泥巴用铁丝解断成一段一段的小块,捧到用青石板搭成的揉泥凳上揉成一个个泥团,供做坯师傅做坯。揉泥有两个作用,一是为做坯师傅提供方便,更重要是将泥巴内的空气排出来,避免瓷出毛病。

  打内泥虽是坯房最累的工种,却很讲究。首先是泥巴不能随便乱搬,搬动泥巴时双手同时托起,以免泥巴卷筒。揉泥时做到两手紧打内,每打内一行都要使泥巴呈“牛头”或“猴头”状,揉泥要揉出“啪,啪,啪”的响声,遇到气泡多的泥巴,还能听到“丝丝”的排气声。每坨泥巴必须揉上四五行才是合格的泥团,陶工称其为“泥古”。

  泥古的大小是由产品而定的,一般圆器作坊内,一个揉泥凳上只能存放愿板坯的泥古,泥古不能挤得太紧,也不可存得太久,否则对瓷器的质量会带来影响。打内泥是坯房打杂工人的事。打杂工每天不仅要打内泥,还要捧坯、晒坯、打扫坯房卫生、窖辘轳车油、掇修坯车笼和掇并子泥,天冷时要负责烘坯。同时,还要为坯房的各位师傅做饭或到坯房老板家去挑饭,时常因为供饭不及时,与坯房内的成型师傅吵得脸红脖子粗。故此,打杂工也被人称为“杂古董”。

  随着陶瓷机械化生产的进步,真空炼泥取代了打内泥,而今的原料工人每天只要站在真空炼泥机前,按按旋钮、掌握仪表,把握好泥料的出泥套筒和各个产品不同的水分要求,将炼好的泥条,按要求介成泥段,送往成型车间即可,劳动强度极大地减轻。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