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政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政府为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一种政府行为。

  收入政策以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根据这种理论,现代经济社会是以不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工会也是一种垄断组织,货币工资和价格决定于工会和公司的垄断势力。本来,高失业水平可以抑制工资和价格的上涨,但现代社会对失业变得不能忍受,工会和公司具有操纵工资和价格的力量,使开工不足或失业时也能提高工资和价格。因此,只有推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这也便随之带来货币工资和价格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即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区分为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为非通货膨胀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为通货膨胀性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边际产品增长率的差额就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由于通货膨胀时,工会和企业会利用自己的垄断力量保持自己的实际收入,货币工资和价格仍可以继续增长,并威胁到其他人的实际收入,导致更高的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因而,在实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为抑制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必要采取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荷兰和瑞典。以后,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美国都曾实行过。收入政策可以是强制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由政府提出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或由政府进行口头劝告等是非强制性的;而由政府下达法令,实行价格、工资冻结,并由具体主管机构实施的是强制性的。收入政策具有一定的收效,但是在严重通货膨胀面前也往往失败。口头劝告、指导性指标等非强制性措施往往难以遏止通货膨胀上升的势头,而全面冻结价格、工资等的极端的强制性措施暂时能有一定收效,但一旦解除冻结,通货膨胀常会以更猛烈的势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