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实主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政治现实主义(political realism),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流派。它与政治理想主义相对应,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治理想主义的破产,以及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使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改用现实的观点来考察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从而使政治现实主义在40~60年代取代政治理想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该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E.H.卡尔、法国的R.阿隆、美国的Q.赖特H.J.摩根索等。

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力欲望,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它信奉实证原则,主张研究社会和世界的现状实际如何,而不应把注意力放在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上。它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和权势的重要性,认为国际政治充斥着权力斗争,各国通过这一斗争寻求自身的利益。

摩根索的《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是政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概括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①政治关系由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人的权力欲使政治体现为权力斗争;②国家利益受权力(含实力或国力)的大小所限定,国际政治表现为不同国家利益相适应的过程;③一国的外交政策应以权力限定的国家利益为准绳,不能把普遍的道德准则抽象地运用于国家行为,个人和国家遵循的道德原则是不同的;④主权国家既是国际体系不稳定的根源,又是维持国际体系生存的唯一角色,在主权国家长期存在的条件下,要想建立世界政府以取消国家权力求得和平是不现实的,争取把国际冲突降到最低限度才是现实的;⑤权力斗争只能由权力本身加以控制,势力均衡能阻止一国权力的无限扩张,是保持国际关系相对稳定的基本原则和手段。上述原则体现了利益与权力的结合关系,把权力政治学说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被西方学术界视为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原则。

在国际政治学诸流派中,政治现实主义的影响比较广泛、持久。

参见


→ 学科目录: 政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