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峰寺,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坝子西南文笔峰山腰腹地,藏名“桑纳迦卓林”,意为秘密宗教圣地和幸福乐园,是藏传佛教噶举派滇西北十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寺。文笔峰亦称香格里牟波峰,史书上称为珊碧外龙山,在藏文经书中称为“姜里牟波”,是著名的神山之一,被认为是众神的居所。在明代,文笔峰山麓牟波大村一带,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园林之一,称“牟波丹”。木氏土司曾在文笔峰山腰建有灵寿寺,因此亦称文笔峰为灵寿峰。南面山麓有“珊碧院”“龙湫”等建筑和自然景观。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有个叫噶立布的西藏喇嘛,在灵寿寺旧址上修建了一座茅屋,召集信众聚会讲经,宣扬佛法。

  乾隆元年(1736年),第八世四宝法王司徒却吉迥乃来到丽江,受到丽江僧俗各界的欢迎。四宝法王返回藏地时,知府管学宣还写了一首《己未三月春喜雨送四宝僧还藏》的诗相赠。诗曰:

    甘雨乍洒润,玉散珠更联。

    法雨东风后,慈云西土先。

    宰官刍牧愿,活佛雪化禅。

    不识君来意,众生说有年。

  四宝法王在丽期间,与知府管学宣会晤时说,文笔峰乃古佛圣地,有灵洞和多处圣迹,当在此建一座喇嘛寺,以祈求佛祖降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恳请知府鼎力支持,早日促成此一盛举。管学宣答应四宝法王的要求,带头捐银,发给官文,允许四宝法王的高徒明具到各地募集建寺资金。乾隆四年(1739年),喇嘛寺正式开工,历时5年落成。因寺坐落在文笔峰山腰,故取名“文峰寺”。据说,明具喇嘛有高行弟子2人,一名处居,一名品登,四宝法王封处居为文峰寺活佛。其后,文峰寺经道光八年(1828年)和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次重修和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徒众日多,成为闻名滇、川、藏、青的藏传佛教大寺。

  前清禀生、纳西族诗人李白潭在《文峰寺记》中写道,“寺南两峰,林壑尤荟蔚而深秀。一云灵峰,峰有灵洞,昔无名,今以洞名。”

  文笔峰灵洞,与主寺相距约 1公里。灵洞高丈许,深可容四五人。洞石玲珑,光洁如玉,泉水从洞壁钟乳石间滴淋,滴入一口铜盆大小的水塘,常年不竭,凉洁异常,足够在静坐堂坐禅的二三十个喇嘛饮用。依洞建有亭阁,阁前有曲折回廊。外建文灵即“静坐堂”,为清代嘉庆年间丽江纳西族藏地商人李荫孙捐建。灵洞石壁上有“南洲第一灵洞”及跋语数行,为李荫孙之兄纳西族诗人李洋撰题。其跋语曰:

  “尝考文笔山灵洞,其详见四宝法王语录,乃金刚戏嬉、金刚亥母常往之区。其见于大理海边石上者,又为观音菩萨统摄之境。商周时,滇国通了西天,凡西天五通得道之侣,在此洞焚修者,代不乏人。汉唐以后,人迹罕到,树林荫翳,蓁莽荒秽。自四宝法王三渡金沙,搜罗形胜,灵洞始现,乃南赡部洲二十四灵洞之一。今则灵洞之外,有亭台,四周环以楼阁,登而望之,俨然花马一大观也。因题曰:‘南洲第一灵洞’。”

  据史书记载:公元1747年,第八世四宝法王却吉迥乃三渡金沙,再次来到丽江,驻锡文峰寺。其间,大师撰写了《江日木波圣山志》。他在书中说,姜里牟波(文笔峰)是上乐金刚和金刚亥母的嬉戏之地,故又叫金刚亥母圣地,是纳若六法和大手印专修圣地。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全国有著名的“三大禅院”,即西藏堆龙粗卜寺、四川德格八蚌八寺和丽江文峰寺的“静坐堂”。静坐堂位于灵洞前的山坡上,又称“安乐吉祥林”,四宝法王题额;大宝、四宝题有“圆通灌顶”4字,为滇西北十三大寺中已取得“格隆”学位的僧人坐禅之地,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最高学府之一。静坐堂为两层搂四合院,楼下共有23个单间,每个喇嘛往一间,房内置一方形坐塌,榻上只可盘腿而坐,喇嘛们要在这里学经修法3年3月3日3刻。静坐堂中有活佛、老师各1人,负责讲授经典,传授“密诀” 。另设管事1人,负责经济事务。学习期间,管理极严,只能盘腿打坐,练坐功和学经,不许走出静坐堂的大门,不许会见外人,即是师父或世俗亲人来探望,只许隔着墙板通话。结业后可获得“都巴”称号。

  灵洞北侧,有一高大的磐石,石上有缝隙,隙内有一块一尺见方的石头,可以松动,但不能取出。传说这块石头是迦叶尊者留下的一把钥匙。迦叶尊者,又称摩柯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经中说,鸡足山是将来弥勒佛降生的道场,迦叶尊者受命在鸡足山华首门持佛祖袈裟入定,待弥勒佛降生时将袈裟相传与他,以续承佛祖法业。文笔山也是迦叶尊者到东土传教时讲经弘法的道场,他临行前往鸡足山时,将一把打开华首门的钥匙留在文笔峰石壁上。过去,凡到鸡足山朝圣的青、藏、川、滇等地的藏族同胞,都要先到文笔峰灵洞前烧香借钥匙,返回时也要再次到灵洞前烧香,以示前来送还钥匙。

  文峰寺每年都要举行几次较大的佛事活动,其中以农历七月举行的大型法会“久知多”会最为隆重。“久知多”会又称“金刚西西会”,是因金刚亥母圣诞而举行的盛大法会,文笔山是金刚亥母的道场,所以一年一度的“久知多”会都在文峰寺举行。“久知多”会期间,文峰寺邀请各大寺的的喇嘛诵经聚会,大开山门,让僧俗各界到寺烧香拜佛,各个小禅院的喇嘛,也邀请自已的亲戚、朋友到寺里做客。“巴蹉” (跳神)是“久知多”会法事活动的重要内容。寺门前的大草坪上,吹响长长的铜号,海螺号角长鸣,头戴诸方神灵和各种动物面具的喇嘛们,手执法器,在咚咚锵锵的鼓乐声中,跳起古老、神秘的舞蹈,舞步时而奔放热烈,时而低沉徐缓,长袖舒展,腰带飘曳,通过迎神、驱魔、降福等舞蹈场面,表现佛祖法力无边和祈求人间平安吉祥、欢乐幸福的美好愿望。

  文峰寺大殿迤北稠密的树林中,有一片宽阔的草地,草地中间灵塔林立。这里是文峰寺历代高僧的墓地。按藏传佛教礼俗,凡巳取得“都巴 ”学位的高僧圆寂后,要举行塔葬。塔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遗体火化后将骨灰或舍利子装入塔中供养;另一种是将遗体处理后,全都装入灵塔,称肉身灵塔。二是表示纪念,作为圣物供养。这里有文峰寺开山喇嘛明具和文峰寺第一世活佛处居的灵塔,历经200余年的风雨剥蚀之后,现今有关部门修复,已焕然一新,重放异彩。

  喇嘛寺是佛的殿堂,是神灵的居所。然而文峰寺和丽江的各大喇嘛寺对世俗之人却相当开放,相当宽容,不但随时可以到寺里烧香拜佛,参观、住宿。文峰寺和丽江各喇嘛的主寺及僧房小院,都辟有专门的客厅、客房,用以接待来寺的客人。这些情况说明丽江喇嘛寺浓厚的世俗化倾向。自清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的青年学子,许多人曾在文峰寺和其他喇嘛寺中攻读,通过在寺里读书求学考取功名者为数不少。有的文人还在寺中开办学馆,传授乡里子弟。

  文峰寺西南百余米,林木蓊郁,石壁之间泉涌如泼,故取名“泼墨泉”。泉水清冽甘甜,寺僧每天都要从这里取泉水供神。据说,这里的泉水从大山地壳深处流出,是最圣洁的圣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故又称“神泉”。

  位于大寺东北端的桑纳迦湖,是镶嵌在文笔峰山腰腹地的一颗蓝宝石。桑纳迦湖虽然不大,却收尽云影天光、绿水青山于一泓碧水之中。湖畔建有亭阁,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极富画意诗情。

  丽江文峰寺从建寺起就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圣地,在滇西北乃至西藏的佛教徒中有很神圣的地位,在青、藏、川、滇藏传佛教地区颇有盛名,在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佛教界中也有一定影响。1956年8月,释迦牟尼佛牙从缅甸接回我国时,在文峰寺举行了盛大隆重的佛牙大会。1986年10月19日,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亲临文峰寺视察,题书“法雨林”寺名,并题字“香格里措措”,意为“神秘的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