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闻学汉语拼音:Xinwen Xue;英语:Journalism),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规律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在目前全球化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形成的过程中,以新闻传媒为核心的新闻传播事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概述

  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

  新闻传播活动之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活动之初,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了相互间传递信息的需要,通过交流信息了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当这种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特点的时候,新闻事业就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交流,新闻事业对人类社会就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新闻传播活动从原始的口头传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传播、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现在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条件。

  如同历史上印刷、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等技术上的进步给新闻传播产业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互联网的兴起也严重冲击了传统新闻产业和企业的生态,甚至危及了一些全球知名的新闻机构的生存,迫使整个产业开始进入新一轮转型期。在新闻内容的制作和表现形式方面,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新闻内容传播方面,宽带网络技术也已经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技术进步都给新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也已经有许多新成果在发挥积极的进步作用。与此相应地,有专家提出了网络新闻学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新闻活动

  1.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
  2.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4. 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 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 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大众传播:

  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三、群体传播:

  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

  1. 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 “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 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

  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 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 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 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众穿报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 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新闻

  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的主要功能

  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第二、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第三、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

  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人体器官——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第四、“真实和迅速”还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首先必须忠诚、工整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新闻要素

  第一、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第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1. 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2. 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第二、具体区别:

  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第三、二者的复杂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只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

  1.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 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三、引发舆论。

  1. 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 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引导舆论:

  1.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

  主要为报社、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新闻媒介输送高素质的合格记者、编辑以及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专业人员。

课程

核心课

  1. 中国现当代文学(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2. 广播电视概论(Introduction to Broadcast Television)
  3. 基础写作(Writing)
  4. 新闻学概论(Journalism Theories)
  5. 传播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s)
  6. 广告学基础(Advertising Theories)
  7. 中国古代文选(Se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8. 新闻采访学(News Covering and Reporting)
  9. 中国新闻史(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10. 外国新闻史(Western Journalism History)
  11. 新闻写作(News Writing and Reviews)
  12. 新闻摄影(Photojournalism)
  13. 新闻伦理与法规(News Policy and Law)
  14. 新闻评论(News Analysis and Criticism)
  15. 新闻编辑学(Modern Newspaper Editing)
  16. 中国文化概论
  17. 比较新闻学(Comparative Journalism)

选修课

  1. 西方文化史(the History of Western Culture)
  2. 美学原理(Aesthetic Theory)
  3. 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
  4. 深度报道研究(Depth Reporting)
  5. 电视新闻(TV Journalism)
  6. 名记者名作品研究(Reportor and Writer Studies)
  7.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Reasearch Method & Academic Writing)
  8. 大众传播法概论(Introduction to Mass Communication Law)
  9. 传播与文化(Mass Communication & Popular Culture)
  10.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11. 媒介市场营销(Modern Marketing)
  12. 网络传播(Internet Communication)
  13. 受众研究(Audience Analysis)
  14. 网络新闻研究(Internet News Research)
  15. 图像传播学(Visual Communication )
  16. 现代西方广告(Modern Western Advertisement)
  17. 新闻文化学(Journalis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18. 负面新闻传播研究(Negative News Promulgation Study)
  19. 媒介经营与管理(Media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20. 新闻实务方法论(Methodology of Journalistic Skills)
  21. 新闻舆论(Public Opinion )
  22. 专题摄影报道(Photography of Special Subjects)
  23. 媒介文化批评(Critical Issues in Media Culture)
  24. 西方经典新闻作品选(Studies on Western Classical News Works)
  25. 传播调研方法(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26.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