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食狮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所写的同音文章,全文共92字(连标题97字),每字之普通话拼音都为shi(注音符号为ㄕ),只是声调相异。

这篇文言文作品在书面阅读或者用其他汉语族语言朗诵时并无问题(如粤语入声就不太会有同音问题)。文言文始于先秦时期,如果在先秦时期的人们用口音表达这些同音文,当时的人们能够听得懂。作者专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中挑选同音字写了这篇文言文,因为要迁就同音字,因而文章内容显得很不合逻辑,现实中没有人要吃十只狮子后来又在吃时发觉狮子是石狮子的荒谬事,要看懂,要具有文言文功底,不具有文言文功底的人,照样很难看明白原文的意思。惟使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朗读或者将作品官话拉丁转写的时候,问题则浮现,会感觉很绕口,因为只有四个调的国语普通话同音字较多。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人认为汉语应该拉丁化汉字应该全部改为拼音,如此低龄儿童就没有了认识成百上千的汉字的痛苦。而《施氏食狮史》正诞生于此时。有人认为,作者赵元任是想引证汉语拉丁化所带来之荒谬。

有支持汉语拉丁化的人指出:赵元任是国语罗马字的主要设计者,认为他只是举例说明,按现代标准汉语拼音的汉语拉丁化,只适合白话文,不适合文言文和文白相杂的文章。而赵元任本人也说:“这些当然是极端的例子。如果你要是写语言,当然不会有问题。因为你写的要是不够清楚(假定你把语言里的声音全写出来而仍旧不够清楚),那你本来话就没有说清楚。在多数文字用处的场合,我觉得现在就可以用国语罗马字拼音文字。”有人认为,赵元任用这种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之情况,来反面证明汉字拉丁化之可能。

轶事

  • 赵元任在创作《施氏食狮史》后,还翻译成了英文并加以说明,标题为“Story of Stone Grotto Poet: Eating Lions”。
  • 和《施氏食狮史》一起创作出来的,还有《羿裔熠邑彝》《季姬击鸡记》。
  • 1980年,一本电脑王码打字教本内含有《施氏食狮史》供打字练习。有人发现,王码比拼音更方便输入《施氏食狮史》。但是该文章仅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