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象思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意象思维(imageless thought),指没有意象参与或不需意象参与的思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O.屈尔佩领导下的符兹堡学派,与W.冯特和E.B.铁钦内的正统派心理学,就思维过程是否必须以意象为基础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事实上展开了长达15年的争论。符兹堡学派由于在思维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含有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发现的感觉意象元素的证据,因而提出无意象思维这个概念。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最终没有得以完满的解决。

关于无意象思维的争论,20世纪初在德、法、英、美许多心理学家中进行得相当激烈,焦点在于人们能否不用意象进行思维,结果以“没有结论”告终。近年来人们都同意,不同类型的人思维中意象成分的多少和对意象的依赖程度不同,如在理解某些概念或关系时,采用图示对有的人有直接帮助,而有的人却宁愿转化成言语形式,这都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说来,在人们的思维中即使在对抽象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意象起着重要作用,但没有意象的纯抽象思维也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