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星图( Star Atlas ),将天体在天球上的视位置投影在平面上而绘制的图,或用天体照相仪将拍摄的星空图像编辑而成的图。有全天星图和特定天区星图之分。星图是天文观测、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工具之一。天球坐标及其历元以及天体的极限星等或辐射源的极限亮度是星图的两大基本要素。大多数星图采用赤道坐标,但也有用黄道坐标或银道坐标的。

《敦煌星图》.jpg

图1 《敦煌星图》(局部)


苏州石刻天文图.jpg

图2 苏州石刻天文图

中国于705~710年问世的唐代《敦煌星图》(图1)载有恒星1 350颗,它是世界上遗存的最古老的绢制星图。1247年刻制的宋代《苏州天文图》(图2)载有恒星1 400颗,它是现存最古老的石刻星图。天文望远镜发明后,波兰天文学家J.赫维留编著的《天文图志》共载54幅星图,它是欧洲版本最早的星图。1863年和1887年德国出版的《波恩巡天星图》(简称BD星图)极限星等为9.5~10.0,共载赤纬−23°以北的恒星近46万颗,一直沿用至今。1966年,为人造卫星定位的需要,美国编制了载有近26万颗恒星的《史密森星图》(简称SAO星图)。20世纪末,根据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的观测资料汇编成载有百万颗恒星的《千禧年星图》。

20世纪上半叶,在星图领域增添了用照相方法制作的星团、星云、星系等非星天图。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不同波段的星图,如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的辐射源巡天图。此外,还有根据星系红移汇编的宇宙大尺度结构天图、按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及其起伏再现的早期宇宙结构天图等。图3为中西对照星图(星图a~f,共6幅)。

星图a.jpg

星图a


星图b.jpg

星图b


星图c.jpg

星图c


星图d.jpg

星图d


星图e.jpg

星图e


星图f.jpg

星图f

中西对照星图共6幅,包括到5.25视星等的全天恒星;还有约80个星团、星云、星系等天体,用2000.0历元。图中中国星名主要依据《仪象考成》星表。图中二十八宿的距星即为某宿中的一号星;在不同历史时期,个别距星曾有变动,引用时要注意。在传统星名中,星和象是不可分的。对此,《仪象考成》星表中存在一些问题。考虑到《仪象考成》星表已成为传统星名的主要依据,除对有明显错误的几颗星略加调整外,没有大的改动。对某些找不到对照星的中国星名,用浅色星标明计算位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