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97行: 第197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
  1.诗歌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表达了主人公在宫中不得恩宠、孤独寂寞的怨悔情。(1分)主人公本想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貌美误人,又懒得动手(1分) 。前一句刻画心理,“误”字表达了对入宫的悔恨,“早”字说明自己被误已久,对宫中生活早已厌倦。(1 分)后一句描写动作,“慵” 字表现出内心的孤寂郁闷。(1分)
  
  
 +
  2.诗歌的后两联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这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
 +
  参考答案: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重叠,充满生机的美好春景图。(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主人公的怨情,同时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联想。(1分)第四联,描绘了一幅溪声潺潺,充满欢声笑语的少女采莲图。(1分)这是主人公对以往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与现在宫中痛苦寂寞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以往日的欢乐反衬今日的愁苦。(1分)
 +
 +
 +
  3.这首诗的颈联尤为人称道,试作简要赏析。(5分)
 +
 +
  参考答案: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借自然界的美好春景,表达抒情主人公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既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情景交融。(3分)
 +
 +
 +
  4.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6分)
 +
 +
  参考答案:①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②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③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一共三条,每条2分;共6分。)
 +
 +
 +
  5.诗的标题是“春宫怨”,诗中哪几句写的是“春”?哪几句写的是“怨”?抒情主人公又因何而怨?
 +
 +
  参考答案:描写“春”的句子: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描写“怨”的句子: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怨”的原因:(1)自己青春貌美,却得不到皇上的恩宠;(2)面对美好春光,思念故乡却不得人身自由。(意对即可)
  
  

2020年9月2日 (三) 19:39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春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春宫怨》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两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此诗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是周朴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十三断为杜荀鹤作,并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周朴诗。

逐句释义: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早年因为容貌美丽被误选入宫中;想要对镜梳妆打扮却又意态懒慵。 当初因貌美而选入宫中,结果却得不到宠爱,因此连妆镜也懒得照了。
  婵娟:形态美好的样子。
  误:贻误。
  慵:懒。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春宫怨》)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承蒙君王宠爱不在于美丽的容貌,那教我如何还有心思去梳妆饰容。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教:使。
  妾:古代妇女自称。
  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若,怎样。此句反用司马迁报任安书“女为悦己者容”意。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春风和煦温暖鸟儿啼声清脆悦耳;正午艳阳高照花影才会叠叠重重。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非一鸟独鸣,而是数鸟共语。
  日高:指正午。
  重:浓密。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每年此时我都会想起乡间的女伴,怀念当年自由欢快地采撷着芙蓉。 倒是当时的越溪女伴,还在深情地怀念着和她同采芙蓉之乐。 这是从越溪女伴这一边说,使怨情宛转而出。
  越溪女,这里指西施在浣纱溪时的女伴。
  芙蓉,指荷花。


作品赏析:


《春宫怨》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两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此诗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是周朴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十三断为杜荀鹤作,并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此诗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意。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象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首联“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起句非常突兀,似违背情理。“早被婵娟误”,“婵娟”说明其容貌姣好。正是因其年轻貌美,故能以姿容入选后宫。这位宫女为何却说她被自己的美貌所误呢?“欲妆临镜慵”是写宫女的举动,本想好好地梳妆打扮一番,但面对铜镜中美好的姣容又不免迟疑起来,心意慵懒了。这两句写出了宫女深深的哀怨。被选入宫本应“承恩”,而自己一旦入宫后,过的却是形同幽囚的生活,在寂寞苦闷中消磨着青春和生命。自己虽是明艳惊人,但想来正是美貌误人,使自己被选进宫来,失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颔联“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颔联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承上进一步写出宫女欲妆又止的怨情:既然容貌的姣好并不能获得皇上的恩宠,那么自己再精心修饰打扮又有什么用呢?在嫔妃成群的后宫里,佳丽如云,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能否献媚邀宠,阿谀奉承,这是“承恩不在貌”的言外之意。



颈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颈联则又宕开,从室内转到室外、从人转到物。窗外,暖风吹拂着大地,送来处处鸟声繁碎,丽日高悬于中天,花影重叠中弥漫着阵阵的香气。春光是多么烂漫,这是宫女的所见与所闻。环境的寂寞,精神的空虚使得宫女痛苦不堪、愁怨之极。蓦然面对这春光的感召,更唤起了宫女在长期宫禁中的沉忧积郁,自己的春天在哪里呢?真是“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天宝宫人《杏叶诗》)。这一联设色浓艳,正反衬其怨情,历来被人传诵,被誉为“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歌形象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对春景的描写上: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自有蛛丝马迹可寻。这两句所写景物,并非从外插入,而仍然是围绕着宫女这一中心展开的,她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就发生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窗外“日高花影重”;这两句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在感情世界里已无路可走,便返回到现实世界之中,发现自然界的春天。而自然界的春天,刚好反过来衬出她心中寂寞空虚,一无春意。


尾联“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尾联“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是写眼前旖旎的风光,使宫女沉入到对往日的回忆中:那入宫前的自由生活,也是这样的季节,在风光明媚的家乡,女伴们三五成群,活泼愉快地在溪水边采摘芙蓉。那种快乐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这两句是今昔对比,表面上写的是入宫前的乐事,其实表现的是入宫后的怨情,对过去生活的向往,正是对今日宫廷生活的否定,而不说怨却愈觉可怨,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前人对杜荀鹤的诗评价不高,但对《春宫怨》,尤其是对其中的“风暖”一联,无不交口赞誉。《幕府燕间录》说: “杜荀鹤诗,惟《宫词》(按:即指《春宫怨》)为唐第一。故谚云: ‘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如此推许《春宫怨》是不无原因的。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象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无疑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全诗代宫女抒怨,写得深刻而有力,意境浑成。有人以为诗人是借宫女自白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杜荀鹤在科举道路上,苦斗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前人以为《春宫怨》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这种看法是可取的。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将《春宫怨》看成是诗人的自况,是对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戕杀的抗议。解放以来,多数文学史家与文选家对于杜荀鹤所写的直接揭露现实的诗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对于《春宫怨》往往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不能不使人为之深深叹息。

乍读《春宫怨》,我们的注意力可能只是被“风暖”一联所吸引,然而吟哦再三,便会进一步发现这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前四句反复抒情,一唱三叹,穷极幽怨;在前四句汇积起来的感情的汪洋里,“风暖”一联如同一叶扁舟自然涌出,用景语从对面映照怨情;宫中的春景唤醒了宫女尘封的记忆,末联便从眼前的春景拓开一层,渲染越溪女的生活的情趣,既与上两句相贯通,又与篇首相呼应——篇首慨叹美貌误人,结尾则以对民女生活的向往作结。这样看来,《春宫怨》之值得赞誉,固然与“风暖”一联有关,但若仅仅归结于这一联则未免失之偏颇了。


名家点评:

  《六一诗话》: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苕溪渔隐丛话》: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观林诗话》:杜荀鹤诗句鄙恶,世所传《唐风集》首篇“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者,余甚疑不类荀鹤语。他日观唐人小说,见此诗乃周朴所作,而欧阳文忠公亦云耳。盖借此引编,已行千世矣。

  《幕府燕闲录》: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云:“早被婵娟误……”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瀛奎律髓》:譬之事君而不遇者,初亦恃才,而卒为才所误。愈欲自炫,而愈不见知。盖宠不在貌,则难乎其容矣,女为悦己者容是也。风景如此,不思从平生贫贱之交可乎?

  《艺苑卮言》:王勃“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杜荀鹤“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皆五言律也,然去后四句作绝乃妙。

  《唐诗镜》:三四善怨,五六缛绣语。

  《雪涛小书》:有评者曰:“杜诗三百首,妙在一联中。风急鸟声晬,日高花影重。”余玩之,终不如次联更妙。“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二语寥寥,而居臣上下遇合处,情皆若此。杜以两语括之,可谓简而尽、怨而不怒者矣。

  《唐诗归》:钟云:(鸟声碎)三字开诗余思路(“风暖”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富艳体。唐汝询曰:起道尽悔情。次联十字怨甚。张次璧谓“次句即‘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想虽深,与上二句不洽。结二语无聊,正与起句相洽。吴山民曰:次联深得《国风》和婉之致。周启琦曰:三四善怨。五六缛绣。细玩五六,终不如三四更妙。周珽曰:魏菊庄以三四为自然句法,五六为绮丽句法;不知结语托意更深,想头又远,此诗若无此结,终入寻常套调。此篇构同转析,含情真至。

  《姜斋诗话》:晚唐饾凑,宋人支离,俱令生气顿绝。“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医家名为关格,死不治。

  《古诗评选》:“风急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词相比而事不相属,斯以为恶诗矣。

  《才调集补注》:默庵云:奇妙在落句,得力在颔联。默庵云:怨(首二句下)。春宫怨(“风暖”二句下)。

  《唐诗摘钞》: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唐三体诗评》:落句收足“早”字、“貌”字。

  《载酒园诗话又编》:《春宫怨》不唯杜集首冠,即在全唐亦属佳篇。“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此千古透论。卫硕人不见答,非貌寝也;张良娣擅权,非色胜也。陈鸿《长恨传》曰:“非徒殊艳尤态独能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即此诗转语。读此觉义山之“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尚非至论。

  《带经堂诗话》:晚唐人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皆佳句也,然总不如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自然入妙。

  《唐律消夏录》:三四临镜低徊,有无限意思在。五六虽佳,与结句却不合笱。

  《唐诗别裁》:恃貌而误(首句下)。不得已而随俗(“承恩”二句下)。回忆盛年以自伤也。须曲体此意。

  《唐诗笺要》:负色人难得此透亮语(首二句下)。宫怨题,能为律诗,难矣。终首不露“怨”字痕迹,可谓和平。

  《近体秋阳》:第三句即首二句所以然之故,不说破更妙,说破便损起联之气。晚唐之所以不如初盛者,识此故也。思致清迥,文气高老。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五六写出春宫,落句不测。冯班:全首俱妙,腹联人所共知也。精极。何义门:五六是“慵”字神味。入宫见妒,岂若与采莲者之无猜乎?落句怨之甚也。纪昀:前四句微觉太露,然晚唐诗又别作一格论。结句妙,于对面落笔,便有多少微婉。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点破春情,鬼当夜哭(“承恩”句下)。

  《唐诗快》:当时谚云:“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即此“风暖”一联也。故《唐风集》以之压卷,想当不谬。

  《养一斋诗话》:杜荀鹤以“风暖鸟声碎”一联得名,愚按不如“暮天新雁起汀洲,红寥花疏水国秋”清艳入骨也。

  《诗境浅说》:题面纯为宫怨而作。首言早擅倾城之貌,自赏翻以自误,寸心灰尽,临明镜而多慵。三四谓粉黛三千,谁为丽质,而争宠取怜者,各工其术,则己之膏沐,宁用施耶,五六赋“春”字,五句言天寒鸟声多噤,至风暖则细晬而多;六句言朝辉夕照之时,花多侧影,至日当亭午,则骈枝叠叶,花影重重。用“碎”字、“重”字,固见体物之工,更见宫女无聊,借春光以自遣,故鸟声花影体会入微。末句忆当年女伴,搴芳水次,何等萧闲,遥望若耶溪上,如笼乌之羡翔云,池鱼之思纵壑也。此诗虽为宫人写怨,哀窈窕时感贤才,作者亦以自况。失意文人望君门如万里,与寂寞宫花同其幽怨已。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9


试题精选:

  1.诗歌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主人公在宫中不得恩宠、孤独寂寞的怨悔情。(1分)主人公本想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貌美误人,又懒得动手(1分) 。前一句刻画心理,“误”字表达了对入宫的悔恨,“早”字说明自己被误已久,对宫中生活早已厌倦。(1 分)后一句描写动作,“慵” 字表现出内心的孤寂郁闷。(1分)


  2.诗歌的后两联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这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重叠,充满生机的美好春景图。(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主人公的怨情,同时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联想。(1分)第四联,描绘了一幅溪声潺潺,充满欢声笑语的少女采莲图。(1分)这是主人公对以往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与现在宫中痛苦寂寞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以往日的欢乐反衬今日的愁苦。(1分)


  3.这首诗的颈联尤为人称道,试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借自然界的美好春景,表达抒情主人公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既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情景交融。(3分)


  4.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6分)

  参考答案:①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②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③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一共三条,每条2分;共6分。)


  5.诗的标题是“春宫怨”,诗中哪几句写的是“春”?哪几句写的是“怨”?抒情主人公又因何而怨?

  参考答案:描写“春”的句子: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描写“怨”的句子: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怨”的原因:(1)自己青春貌美,却得不到皇上的恩宠;(2)面对美好春光,思念故乡却不得人身自由。(意对即可)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年),唐朝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用他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第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有其传。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有《唐风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3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