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译文】

  春日里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叫声。


【注释】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出处】

  唐·孟浩然春晓》,全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背景】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春晓:春天的早晨。


【赏析】

  《春晓》这首诗意境优美。作者抓住“春晓”(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的听觉感受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初读这首诗,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诗的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里,诗人睡得真香,以至天亮才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联想:昨夜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花儿到底被吹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