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广达(约1855-民国初年),原姓韩,今北京市大兴区大辛庄乡郏河村人,后过继到榆垡镇张家务村姑母家,改朱姓。他聪敏好学,博学多才,精于“麻衣相术”,通晓医学。

  朱广达、贾万全二人是光绪年间京南独特地方戏剧“诗赋弦”的创始者。二人皆嗜戏成癖,且旷达不羁,玩世不恭,故从少年时期就结为知己。一年麦收,二人撇家不顾,赶到房山庙会看戏。囊中羞涩,便于看戏之余摆摊看相,打场说书。所赚之钱除算还饭店费用外,还剩下一袋铜子,随于闹市中抛撒,任人抢拾,轰动了整个庙会。

  约从清光绪初年起,二人开始密切合作创作新剧种“诗赋弦”。朱有文才编写剧本,贾通乐律配以曲谱。二人如痴如醉,像着魔一般,对“诗赋弦”倾注了全部心血。朱常年在炕上放一小桌,常终日写作,不分昼夜,困倦之极,便在桌旁和衣而卧。一次,朱、贾二人去南各庄赶集,边走边揣摩唱腔剧词,七八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一天也未走到。“诗赋弦”于清光绪六年(1880)左右问世,角色行当有生、旦、丑等,表演形式以唱、念、做为主,文武场面和彩扮比较简单。剧目内容多为撷取评书唱本、古典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民间传说、轶闻琐事等。曲调初起时主要采用民歌小调和曲艺说唱中的曲牌,后经改造翻新,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曲牌体系及声腔体系。约在1894年,朱、贾二人首先在朱家务办起第一个“诗赋弦”会戏,农闲时排练,及至春节便走乡串村演出。这一剧种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定和欢迎,很快在大兴、宛平地区传播开来,后又传到固安、房山、良乡等县。从光绪末年到中华民国时期,先后有19个村成立过“诗赋弦”会戏,其中6个村是朱、贾亲传。朱、贾二人一生密切合作,创作剧本60多部,代表剧目有《苏落缘》、《秃子换》、《双全扫雪》、《千里驹》、《金玉缘》、《团圆会》、《双拜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