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声(革命烈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振声(革命烈士)

李振声(1893—1932年),浙南农民运动和红十三军初创时领导人之一。字日照,化名陈伯南,浙江温州永嘉桥岙垟村(今属瓯海区)人。1925年接受革命思想,曾创办岙上小学并亲任校长,组织儿童宣传队,在当地群众中颇享声望。在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开展初期,任村农民协会会长,不久任新桥乡农会会长和永嘉县农会主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任中共永嘉县委委员。同年11月19日,参与组织永嘉西内区农民武装和成立红军游击队。1930年3月,参与筹建红军第十三军工作。同年5月9日,在红十三军任分队长,后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20日,参加乌岩战斗后,到富阳从事农运。1932年7月,在富阳被捕,遭杀害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

求知萌生革命

新桥岙垟革命纪念亭于1991年始建至今已有22年的时间。这里陈列着刘英、王国帧和李振声等一批温州革命先驱的革命事迹,其中李振声年龄最长,资历最老,排在第一位。每次走进陈列馆,村民李文英心中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因为这里永远的记载着她的祖父李振声的革命事迹。

李振声原为永强人,后移居新桥岙垟村。他出生贫苦农民家庭,但自小聪明过人,父亲寄予厚望,省吃俭用,把他送到温州城内教会学校学习。随着个人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受辛亥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人生目标也趋向明朗化。他甚至萌发教育救国的愿望,在新桥岙垟蕉峰宫筹措兴办学校,组织儿童宣传队,在当地老百姓心中颇享声望,并被当选为岙垟村农民协会会长。

李文英告诉记者,爷爷年幼时,先后参加了教会学校和共产党的农民讲习班学习。曾祖母询问爷爷认为哪所学校好?他说上帝只能救一个人,而共产党能救劳苦大众,让农民有田种,有饭吃,有福大家同享,他觉得这是为大众好。后来,为了更好地秘密开展工作,他还同时信仰基督教。同时,为了保护组织安全开展会议,他还让自己的长子拜礼慧寺的住持和尚为“亲爷“,以便开展活动。

积极领导农会运动

1926年秋,中共中央特派员王国桢来浙南领导农民运动,深入岙垟一带调查,对李振声的工作成效极为关注。在王国桢的培养下,他迅速提高政治觉悟。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下河乡一带宣传革命、建立农会、发展党员,并当选为永嘉县农会负责人。当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革命党人被大肆捕杀,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也遭到破坏。为了重建组织,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温州组建永嘉县委,李振声为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和农运工作。为了保存实力,他牵头把县委机关秘密从市区迁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岙垟。他和王金娒一起组织赤卫队,在温州城郊莲花心、慈湖等地开展抗租、抗债、反霸、闹荒等活动,坚持斗争。曾开启下寅粮仓,分粮给穷苦农民。次年4月,赴上横、下剩、巽宅、上董、桥下街、二十四垄、朱涂等20多个村庄建立农会,开展反苛捐杂税等斗争。

1929年,浙南大灾,永嘉西楠溪农民4000余人连续举行暴动。永嘉中心县委因势利导,派李振声和雷高升驰往组建红军游击队,成立临时革命委员会,领导土地革命。国民党政府命浙保四团会同青田、黄岩保全队进行“围剿”。黄南一战,双方伤亡均大。李振声负责将伤员转移到青田潘山治疗,并在吴坑一带开展工作。1930年初,受命返回西楠溪,重整红军,组成游击队,并清算叛徒,分粮度荒。同年3月,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他负责政治工作,成为浙南农民运动和红十三军初创时领导人之一。4月下旬,永嘉中心县委在温州城区策划“五一”暴动未果,他返回家乡与陈文杰发动新桥暴动,率赤卫队夜袭新桥警察所,击毙警长,铲除叛徒,后北渡瓯江与雷高升部会师。

李文英说,永嘉中心县委一直在她家驻扎了三年,许多像王国帧、王金娒等烈士都经常在我家活动。听她父亲说,中央经常有直接指示到这里。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还购买了印刷机印传单,在同族曾祖父李锦和家办起了印刷厂。革命传单如何在高压严管的情况下快速地张贴出来,也是一个问题。但这些难不倒足智多谋的共产党员们,他们动员了所有的基层党员,让他们乔装成挑担的农民,夜深人静时入城串巷。两人一组,传单背放一人背上,一人快速粉刷,另一人往后一靠,瞬间即可张贴墙上。高效的劳动效率使革命传单很快流传到温州的大街小巷,甚至当时城西街的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围墙上也不例外。

在李振声的积极影响下,身为国民党警长的胞弟李日芳也逐渐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开展革命工作。因身份暴露被捕,就义于温州松台山。李日芳烈士骨灰现安放在翠微山烈士陵园。

坚贞不屈献身革命

1930年5月1日,一场失利的农民武装暴动让岙垟革命运动转入低潮。陈春辉告诉记者,当日,赤卫队在新桥棠梨桥开展缴枪暴动,打死国民党警长,还冲到叛徒朱柳岩家中锄奸。轰轰烈烈的“五一”暴动,随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李振声家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难。

今年91岁高龄的陈春辉是李振声次子,解放后曾任瑞安丽岙公社(今瓯海丽岙街道)党委副书记,现在是一位离休干部。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老人思路依旧清晰。

他说,父亲的族叔李锦和当即在“五一”暴动中牺牲。随后,恼羞成怒的反动派放火烧了自家的房子,无家可归的曾祖母不禁嚎啕大哭,责骂国民党反动派,却被洋枪一顿狠砸。在反动派的威胁和侮辱下,曾祖母悲恨交加上吊自杀了。

当时,李振声正被国民党当局悬赏通缉,陈春辉和他母亲只得转移到永嘉、瑞安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陈春辉老人回忆说,为了生计,母亲还悄悄到当时的温州白累德医院(今温州市中心医院)当护工,洗涤病房床单,运送太平间尸体,干一些又脏又累的活。后来,当时瑞安革命的负责人之一陈卓如把他带回家,交给自己的姐姐抚养。“为了保存革命种子,我明明姓李,被逼改姓陈。可见当时的革命环境有多么恶劣。”

1930年5月,红十三军成立,李振声负责组织工作,并在攻打缙云、瓯渠战役中建功。同年9月下旬,红一团被强敌围击,率部分红军突围至青田深山密林中隐蔽;后转移到金华、严州、杭州等地活动。次年春,他在上海法租界找到原浙江省委秘书长郑馨,奉命到建德、富阳等县组织农民武装。1932年7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从杭州返回富阳途中被捕,押往杭州陆军监狱。虽严刑逼供,仍坚贞不屈,不久在浙江陆军监狱英勇就义。解放后,陈春辉曾特地去杭州寻找父亲的遗骸,可惜尸骨无存。陈春辉接受采访时说,父亲干革命,家里弄成这样,是小事,国家和民族危亡是大事,为党为国是大事。李文英也表示,爷爷们打江山确实相当辛苦,希望大家要记住,不要忘本,要把我们温州建设得更好。我们在尽享现代文明富裕生活的时候,不能忘却革命先辈为人民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

牛山片区整治建设让新桥岙垟革命纪念亭面临拆除的境地,对此李家人都将坦然面对。李文英说,如今革命亭里的文史资料都已经转移到高翔社区里,得到妥善保管。她相信,无论革命亭在与不在,历史是会被铭记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