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文藻(约1726—1774),字茧畹,又字素伯,号南涧远子,清代金石学家,益都(今山东青州)人。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桂林府同知。善诗文,喜藏书,名动京师。李文藻天资俊朗,博览群书。12岁即模仿苏轼赤壁赋》撰文,15岁写诗已颇有思致。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举进士。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起,先后任广东恩平、新安、潮阳知县,后升广西桂林府同知。居官以清白强干、体恤民情著称,在任期间,境内秩序井然。在潮阳、海阳、揭阳(俗称“三阳”)做官,没有不搜刮民脂民膏的。但李文藻离任之时,却囊橐萧然,只请人临摹了四轴罗汉像。

  他对金石刻搜罗尤富。凡经过学宫、寺观、岩洞、崖壁,必停留仔细观察,一发现碑刻题石,就让随从拓印。一次,他奉命出迎总督,中途在南海庙中小憩,发现有许多碑刻,爱不忍释,便秉烛拓印,竞夜不止。到天明一问,总督的船早已驶过多时。

  胸藏万卷,湛思著述,写诗作文,皆出自经历见闻,有独到见解。他利用晋京谒选时撰写的《琉璃厂书肆记》为学者称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李文藻四种》——《南涧文集》、《粤西铭刻记》、《恩平程记》、《南涧先生易箦记》等。他的某些诗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民间疾苦。他在《陆丰城南作》中写道:“夫把锄镰妇饷餐,稷苗三寸麦芒干。只轮车子辚辚过,都作山东道上看。”写出了天旱苗枯,农民背井逃荒的情景。他的《达濠民》:“种芋遍高低,捞鱼无巨纤。飓风一夕至,船碎田沧淹”,写出了广东沿海渔民的痛苦生活。“赤日翻海潮,两腿刑遭腌。耙扫霜雪洁,簸弄爪甲咸。锱铢上官仓,空手归茅檐。百室无赢米,百身无完衫。妻号儿女啼,嗷嗷不可堪。白薯盗升斗,坐法流慎黔。”记述了官府对盐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他还非常重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参与编纂的《历城县志》与《诸城县志》被列为全国名志。他一生著述甚多,据《益都县图志》记载,有《毛诗本义》、《南北史考略》、《尧陵考》、《益都金石考》、《泰山金石考》、《金石书录》、《山东元碑录》、《云门碑目》、《青社拾闻》、《齐藩录》、《濮雅》、《河南附录补遗》、《国朝献征录》、《隶补》、《齐谚》、《粤谚》、《饾饤录》、《师友记》、《南涧文集》、《岭南诗集》等。尚有未成书的数种,如《平台啜茗录》之类。但他的著作大部分并未出版。他曾留下遗嘱,要后辈卖掉藏书作为出 版费用,但后辈并未执行。以后家道中落,书稿散失,后又遭大火, 数万藏书也被焚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