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代李昭道的金碧山水画《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汉语拼音:Li Zhaodao),唐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唐宗室,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玄宗开元中曾任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善画山水,继承家学,并能变父之体,有所创新,造诣精深,后世称之为“小李将军”。李昭道的作品现很少见到,传为他的《春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等,可能系后人摹本。

  李昭道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为历代所称颂,《唐朝名画绿》则称他画的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慧笔力不及思训”。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加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和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整细致。

  传为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所谓明皇幸蜀就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这幅画就是记录唐玄宗到四川避难途中的情形。李昭道将安史之乱的文字历史转化成生动的画面,使得这幅画兼具着历史及政治意义。图绘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族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方桡道行进,南方一骑者着红衣唐明皇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勾勒无皴法,设色全为青绿。宋代苏轼对此图的艺术手法曾有过一段描写,从马的特征认出骑马的便是唐明皇李隆基。此图可为宋代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设色,不加皴斫,色不压线,保持着线的节奏美,并能达到色彩明丽和谐,格调典雅,使得画面场景复杂而又具体,色彩绚丽却沉着和谐。观察此图,不论从山石配置的左右对称性,或嫔妃、仕女的头饰、鬃马等造型都承袭了中国古代传统样式,这些均可从唐代山水壁画或出土的唐三彩人马俑中发现类似的范例。不过,虽然这幅图的祖本可能出自唐人之手,但经宋人辗转反复临摹,现在看到的这幅《明皇幸蜀图》已渗入了宋人对山水结构的理念。尽管如此,此图仍然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