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元代画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衍(1245-1320),元代文人画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蒙古乃马真后称制三年,生于蓟丘(今北京)。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机敏聪慧。二十余岁在掌管礼乐、祭享宗庙的机构太常寺充当听差小吏。后逐步升迁,六十七岁时,升任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与同时的赵孟頫成为元代画家中官职最高的两人。元仁宗延辛右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病逝于维扬。在他死后二十二年,经其孙李希闵元成宗申请,李衍又被追封为“蓟国公”,谥“文简”。

  李衍在艺术上擅绘枯木墨竹、竹石和兰花等,其中尤以画竹闻名于世。年轻时他曾向王澹游学画竹,进而学王澹游祖父王庭筠画竹法,最后溯流探源,学王庭筠所师法的宋人文同的画竹法。他四十一岁后,得三件文同的墨竹真迹,从此他“悉弃故习,一意师之”(李衍《竹谱详录》),墨竹表现技法曰臻成熟。《竹谱详录》中将他的写实观念按作画顺序依次集中在“位置”、“描墨”、“承染”、“设色”、“笼套”五个步骤中。如“描墨”一段,李衍强调将竹子的神韵与形态交融于一笔之中,用笔“须要圆劲快利,仍不可太速,速则失势;亦不可太缓,缓则痴浊;复不可太肥,肥则俗恶;又不可太瘦,瘦则枯弱。”体现了画家近乎严苛的写实手法。李衍讲求规矩,注重程式并以此作为“成竹在胸”的基础,李衍对竹的枝、竿、叶认识的细微、精确程度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为使画竹手法更为丰富,李衍又潜心学习五代画竹名家李颇的设色竹画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另一种画竹风格——设色双勾。无论是“墨竹”还是‘‘双勾竹”,都力求表现出竹的“清且真”。“清”是指竹内在的神态,清高脱俗的品性。它的这种品性正是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君子品德。“真”是指竹外在的形态,强调画竹的写实逼真性。为此李衍曾云游各地,认真观察研究过自然中的竹子,并把多年的画竹经验汇集成《竹谱详录》。赵孟頫对李衍的竹画艺术有极高的评价:“吾友仲宾为此羁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得竹之情形,二百年来,以画竹称者,皆未必能用意精深如仲宾者也。”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