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收(816~869年),唐朝诗人,唐懿宗朝宰相。字藏之,杨发之弟。祖籍华阴(今陕西华阴市),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其父杨遗直客于苏州,因家于吴(今江苏苏州市)。十三善文咏,吴人呼为神童。会昌元年登第,累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韦保衡所倾,长流驩州,赐死。诗三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首。

  他生性聪明,少年早学。7岁丧父,与母清贫度日,刻苦攻读。13岁熟知经史,通礼学,晓乐律,多才多艺。善写文章,尤长于诗赋,吴地人称为“神童”。

  武宗会昌初年(841),进士及第,时为26岁。他的兄长杨发时任润州刺史从事,家于金陵(今江苏南京),他从长安东归,途经淮南扬州(今江苏扬州市),淮南节度使杜惊署他为节度推官,向朝廷奏授校书郎。四年(844),杜惊入朝拜相,领度支,用他为巡官。杜惊罢相,出任剑南东川、西川节度使期间,以他为节度判官。有人建议杜悰在可县(今四川茂县)置屯田,以充实军粮。杨收却提出异议,认为可县地处少数民族住地,若调兵去垦荒耕种,容易引起民族矛盾;同时会使边境其他地方的兵力单薄,若遇战事,不能相顾,民怨士疲,粮食也会丢失。杜悰采纳他的意见,放弃了屯田打算。

  杜悰调入朝为尚书左仆射,杨收亦回京任监察御史。裴休任宰相(大中六年~十年,852~856),以杨收深通礼学,调他任太常博士。因母丧去职。崔珙镇淮南,以他为观察支使。后历任侍御史、职方员外郎、度支判官、司勋员外郎、长安令、吏部员外郎等。

  宣宗大中四年(850),令狐绹为宰相,故相杜惊和夏侯孜联名推荐杨收,被用为翰林学士,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赐金紫。迁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懿宗初,内常侍、左军中尉杨玄价因与杨收为同宗族人,便在懿宗前极赞杨收的才学。懿宗便于咸通四年(863)加授杨收银青光禄大夫,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迁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当时,南诏国劫掠邕州(今广西南宁市)、交趾(治今越南河内市)一带,朝廷调兵征讨。因内地士兵不适应气候,患病死者约十之六七,失地不得收复。杨收建议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征募兵卒三万人,设镇南军,就近调往趾作战,终于打退了南诏军队。皇帝以他参赞有功,升为尚书右仆射、太清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晋阳县男,食邑300户。

  杨收当了宰相,作风不检点,生活好奢侈,府中的属官家奴仗势作恶。时杨玄价兄弟掌机务,广纳各地贿赂,屡次托他升擢行贿的官员。杨收不能尽从,玄价便在皇帝面前诬陷杨收。咸通八年(《新唐书》为七年)十月,杨收被罢相,以检校工部尚书出为宣歙观察使。约咸通十年,韦保衡任宰相,又揭发杨收曾纳江西节度使严譔贿赂百万,因再贬端州(今广东高要县)司马。随即尽削官封,长流驩州(在今越南荣市)。不久,皇帝又派人持诏赐死。受他株连被流放岭南者11人。咸通十三年(872)得昭雪,复原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