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起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爽文起义,中国清代乾隆末年台湾天地会起义。林爽文(1756~1788),福建省漳州府平和人 ,农民出身 。乾隆三十八年(1773)随父母迁居台湾彰化县大理杙庄(今台湾台中大里乡)务农。乾隆四十九年林爽文加入天地会,为彰化地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87年1月16日),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竖旗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于夜间四更往袭大墩营盘,击毙副将赫踦额、知县俞峻及官兵数百人。随后攻破彰化县城,又攻下鹿港(亦名鹿仔港),以及南北咽喉的斗六门,北进攻下北路淡水厅(今台湾新竹)。林爽文布告安民,提出起义宗旨是“保农业”、“安民心”,并申明军纪。起义军旗帜鲜明,纪律严明,群众纷纷加入,声势很大。这时庄大田在南路响应林爽文起义,攻克凤山(今台湾高雄)县城,并转战南路之南潭、中洲、大目降等地。起义军攻下彰化后,推林爽文为大盟主。定年号为“天运”,第二年改为“顺天”。以原彰化县署为盟主府(后迁大里杙)。起义军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称。对贪官污吏坚决镇压,没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给起义群众耕种。清廷先后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陕甘总督福康安带领官军渡台镇压。开始时军事上毫无起色。福康安于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到达台湾,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等军事要地。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解往北京后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