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良(1428-1494),中国明代画家。字以善,活跃于正统弘治年间。广东南海人。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擅花鸟,早年画风工细精巧,多作设色花果翎毛。后转师南宋院体中的放纵简括一路,而专事水墨粗笔写意。题材也多为鹰、雁、鹤、鹭、孔雀、锦鸡以及苍松古木、寒塘芦荻等。其画笔法劲健豪爽,沉着稳健,讲求法度。用笔迅疾,有动势。作品充满大自然的野逸之趣,在当时以艳丽工巧为时尚的宫廷绘画中独具一格,并影响到明代中期的花鸟画创作。有《灌木集禽图》、《双鹰图》、《松鹤图》等传世。

  林良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林良创作的“文人画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使明代“院体”花鸟出现了新的生机。虽然在明之前也有水墨写意花鸟,但仍以勾染为主流形式,而且宋“院体”花鸟在元代仍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 

  明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由林良开派,以后耕耘其间者接踵而至,如沈周、陈淳、徐渭等,一步步将写意法推向臻境,并成为明代花鸟画最流行和最富成就的一种形式,终汇就明清泱泱大观的写意花鸟画风,林良无疑起了先导作用。他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林良不再囿于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异鸟、名花奇石,而是继承了徐熙“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的文人风格,描绘各类雄健壮阔、天趣盎然的荒滩田野间的雁、鹰、鹤野禽以及汀花、蒲苇、水草等。林良善于描绘飞鸣饮啄等不同姿态的禽鸟,尤其是画鸟之羽毛,层次分明。其画不事浓艳而醉心于水墨,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李空同曾有句诗云: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墨;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与当时山水中流行的古木寒林题材一样,能放笔纵横,如意挥写,追求一种超然的林泉之趣,以标榜其风雅。林良曾描绘过芦雁飞行、栖止、偎依、嬉闹等等多种情态,各方面展露大雁聚居、群飞、惊觉、坚韧的秉性,这类作品的取材、立意都充满了民俗趣味,画法豪放,体现了他平民化的贵族品味,充分表达出他的情怀意趣。如《雪景芦雁图》轴(现藏烟台市博物馆),表现一双大雁在寒冷雪天的苇塘边暂时歇息的场景,整个画面突出了一个“饥”,强调一“寒”。 

  宣德以后明宪宗执政期间正值整个宫廷绘画的“文人画化”倾向,林良借机将文人画的气质引入画中,并且加以重新诠释,创造出注重笔情墨趣,简逸悠淡的绘画格式。 

  自宣德年以后,由于宫廷美术的“文人画化”,林良后期不乏“以气韵为主,以写意为法,以笔情墨趣为高逸,以简逸悠淡为神妙”的作品。林良醉心于水墨花竹、水边沙外凫鸭鹭雁等江湖荒野之景,以标榜其风雅。他驻足于各类雄健壮阔、天趣盎然的水陆禽鸟、苍松及古树等山野江湖景色。

  林良传世作品工笔画较少,大多是水墨写意画。有较早的工笔重彩《山茶白鹇图》轴。水墨写意的较多,如《灌木集禽》卷,《秋林及琴图》卷《芦雁图》轴,《荷塘集禽图》轴,《雪景芦雁图》轴,以及晚年的《双鹰图》轴这些画中,禽鸟一般都用劲笔重墨勾划出结构轮廓,兼以淡墨渲染,显得形体坚实羽翼丰满,真实而又生动。树石背景多用阔笔,淡漠勾皴点染,自由飞动粗简泼辣,粗中带细,放而不乏工整,气势雄强又各具禀性的画风,反映了他的典型面貌。 

  林良更发展了笔和墨的技巧,独具艺术特色,创造出“文人画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格,其水墨写意花鸟画成为花鸟画坛的主流。林良所创立的水墨花鸟画风,在当时传人很多,明代中叶后的文人花鸟画家,亦多吸取林良的绘画特点。 

  林良的花鸟画有工笔、设色两种,其设色花鸟精巧,虽祖黄筌、边景昭,然荣枯之态,飞动之势,颇有心得,遂成一家。林良的水墨写意画更负盛名,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喋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画法源于宋代院体,但更多吸取南宋放纵简括的画风,也受劲健狂逸的浙派的一定影响,遂成为一大流派。

参考条目